风向有些不对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的姬友们个个都是内外兼修,美貌与智慧并存。她们是不会轻易被貌似忠厚老实的曹同志蒙骗住的。
事实上,曹同志不等不靠,全凭自己的力量-节衣缩食,低碳出行来达成自己的小目标。我不仅认为他没有错,我还要为他点赞!
问题来了,既然他的行为不仅没错,还很励志,为什么他自己要有做错事的感觉呢?
结论是:咱家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都是曹同志制定的。他背叛了他的信仰,违背了他的主张(徐老师在改作文时,可能会划去信仰一句,太夸张了,是吧?)
不久前,未来写过一篇《仪式感》,我也想说几句,其实我和曹同志我们都不喜欢仪式感,讨厌那些繁文缛节:清明不祭祖,大冬不烧钱,生日,结婚纪念日以及所有具强烈的仪式感的节日,我们统统不记得。我们遵循的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自然法则。
可是,如果曹同志真的讨厌一切仪式感,那么下面的这些行为应该叫什么呢?
比如,无论怎么闹矛盾,都不可以分床睡;比如先刷牙的那个人一定要把俩个人的牙膏一起挤好。为这件小事,我一年要被他骂三个季度(只有冬季早晨不洗澡),因为我习惯在洗澡的时候刷牙,我有两套牙具,一套在洗澡间,一套在卫生间,所以,我几乎不记得为他挤牙膏。而他每天必定挤好两个牙膏,我只好每天早上刷牙两次,牙龈几乎破了,牙齿却没见白。(曹同志说我黑咖啡喝多了,自制的黑暗料理吃多了)
姬友们要说这和他花自己的零用钱买玩具有关系吗?
重点来了:我们家不是AA制。曹同志坚决抵制AA制,他说两个人的钱都不放在一起,这个家庭还有什么凝聚力?
小时候,我爷爷喜欢在饭桌上说古论今,他就说过,夫妻吵架大多为财。
所以,在家庭经济问题上,我愿意与曹同志达成一致。这其中包括:大笔的资金使用必须互相商量,双方达成一致才能使用,而零用钱的使用也必须事先知会对方。
比如我折腾露台的时候,我要先打个招呼:最近要买些花盆和土。我知会他以后,他会高高兴兴每天帮我收包裹,也会毫无怨言帮我搬土上楼。如果我没知会他,他就会很生气,说我不尊重他,说我不把这家当回事。
我说过了这些规矩都是他制定的,他也一直以身作则,所以,这次他没有事先与我商量,也没有告知我,是不是大错特错?我说他背叛了自己的信仰是不是很夸张?
当他期期艾艾向我坦白后,我的大度既让他松了一口气,也使他非常失落。因为我尊重的是契约精神,而对契约内容则不以为然。
如果女生猪看到这篇文字,她的感觉大概和曹同志的一样。看我矫情反而松口气,证明我们过得不错,但同时也有些失落,因为感觉被排斥在我们的世界之外了。
而这一切明明是她追求的结果。人人都是矛盾的综合体。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92371/577b519ce470b26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