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薛兆丰的经济学专栏的不足之处

薛兆丰的经济学专栏的不足之处

作者: 爱探险的MrChow | 来源:发表于2017-11-21 18:32 被阅读237次

    薛老师的经济学课确实精雕细琢无可挑剔,但不足之处在于,现实世界是多维度的,不能只从经济的角度来理解和评判。先略举两例,以后陆续补充。

    破窗理论

    第3讲《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提到破窗理论,说破窗理论之所以是谬误,是因为只看到小孩打破橱窗后推动了一连串的生产活动,使大家都有工作,而没看到,假如小孩没有打破橱窗,节省下来的时间、资源和劳动力本来可以用在生产其它更有效的东西上,创造更多财富。

    可惜,这个解释仍然忽略了另外一些看不见的因素。

    熊逸的专栏14.5《“破窗谬论”并不荒谬》对此做了很好的补充。“破窗谬论”很多时候并不荒谬,劳民伤财的举动常被作为维护稳定性、提高凝聚力、定向激发生产力的手段。例如西方国家的竞选大战,一些明知行不通的政策之所以会被高调标榜出来,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以便赢得民心,这些政策无论结果在经济意义上是好是坏,往往从一开始就隐含着“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政治目的。

    接着熊逸又写道,通货膨胀也可以看作“砸破橱窗”的一种,在通货膨胀造成的恐慌里,人们会觉得与其把钱继续存在银行贬值,不如拿出来买一些也许并不需要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被砸掉的是许许多多看不见的橱窗,被牺牲的却是许许多多看不见的其他东西,市场上许多质次价高、产能过剩的商品很快都卖光了,原本应被市场淘汰的商家幸存下来,大规模的失业和社会不稳定没有发生,政府还在无形中多收了税。

    反垄断

    最近几周讲到反垄断法的历史,比如最低零售价限制,美国最高法院在1911年就将其判为违法,直到2007年才翻案。

    为什么反垄断法这么不合理,对经济活动有这么多消极影响,却能存在这么多年呢?薛兆丰的解释是,一方面,法官可能是固执、短视、无知的,另一方面,由于反垄断案经常涉及巨大的利益,在市场竞争中落败的一方会很有动力到法庭上展开竞争,也很有动力支持一些经济学家研究关于垄断的理论。

    吴军的专栏第334封信《国民特性:美国人》提供了另一个视角。由于美国建国历史的根源,美国人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不能容忍一个国王的存在,不论这个国王是哪个领域的。因此,当美国在商业上出现一个国王时,就会采用很极端的反垄断的方式结束那个国王。

    我觉得这个解释更站得住脚。反垄断在美国有群众基础,所以才能这么顽固和难以纠正,如果只是几个法官、学者一手造成的,想坚持一个世纪这么久就太难了。那些法官、学者,在他们能够动用理性思维之前,他们的国民特性已经先入为主地影响了他们的判断——这事没有谁对谁错,也不用考虑错杀和漏杀哪个后果更严重,反正俺美国人就认一个理儿,谁想称王就得干谁。另一方面,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反垄断的势力总是在美国闹得最凶,相比之下在中国就很弱。

    所以到底应不应该反垄断呢?民主国家,得顺应民意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薛兆丰的经济学专栏的不足之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bw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