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很久不提笔了。之前一直觉得自己有一天想谈谈红楼梦,最想说的是晴雯,但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在脑海中与我对话最多的,反而是之前不太喜欢的黛玉。用不太喜欢来形容可能也并不贴切,实在是悲伤小性整天哭哭啼啼的林妹妹,已经把人的同情心赚足了,让人无法再透支更多怜惜。殊不知,每遇“伤怀日,寂寥时”,林妹妹都像一个多年旧友一般,从内心深处走出来,向我娓娓道来她所经历和感悟的一切,细碎的片段终于连成线,我从未与林姑娘如同此刻般知心。
三月,无我原非你时光走得不快也不慢。七月也是说不尽的备受熬煎,脑海中一片凄迷的时候,电光火石般闪过“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魂渍也无”,竟有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领悟。可能是时候,或不如就今夜此时,静下心来,像凝视月光下次第张开层层花瓣的一朵睡莲,重新细细品味《题帕三绝》后,推敲黛玉是否真的泪洒鲛绡,只是出于伤悲。
宝玉被“不肖种种大承鞭笞”后,黛玉到怡红院探望伤情,她过于伤心了,于是才因错就错劝宝玉“你就改了吧”,之后话未说完被凤姐打断,黛玉仓惶而走,宝玉一直在心中记挂。到晚间怕黛玉再哭,让晴雯送了两块旧手帕,以示不忘旧情。黛玉知其意,心绪翻涌之际,做了题帕三绝。上中下三首,字字皆是泪,之前展读,只觉得必是内心伤心难抑,一筹莫展,才会这样愁肠百结泪洒笔端,如今却能读出更多含义。
上首开篇“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细读来这竟是石破天惊之语。两个空字暗示宝黛爱情结局,所有眼泪和付出终究成空,终究是扭转不了命运的结局。更为重要的是“却为谁”,宝黛之前一直吵吵闹闹,互相赌气互相试探,只为一个情字不能明言,两个人一直遮遮掩掩不愿面对,受尽内心煎熬。第一次因为宝玉挨打的痛苦感同身受,使黛玉敢于正视自己的感情,这一个却为谁,在封建大家女子口中说出来,已经几乎和现在“向天空大声呼唤说声我爱你”般坦白明确了。“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能不伤悲”,旧帕意为旧,念旧,不忘旧情的意思,黛玉在这里直抒“伤悲”,一般误解也在这里,认为她的伤悲是真的为自己和宝玉无望的爱情而伤悲,但是否真是这样呢?宝黛感情并未起什么波动和变化,一直情意相投,哪来念旧之说?黛玉何苦这样伤心自苦?仔细品读,其实宝玉所说的旧,应是从“错里错因错劝哥哥”中那句“你竟改了吧”而来。
宝黛的情投意合心意相通,看似只是青梅竹马同卧同食而产生的情愫,看似只是简单的如世间小儿女的我要哄你宠你对你好,我爱依恋着你让你一直陪我玩一般,实际高于这一切的,是两人共同的叛逆性格和不合时宜所带来的相互理解和认同,是一种惺惺相惜的默契。但也正是由于宝玉的离经叛道使他深受其害,这次饱受皮肉之苦,伤在宝玉身上,可以说痛在黛玉的心上,所以才会有违心规劝宝玉痛改前非之语。宝玉如想改变的话,只有读书走仕途这一条路可走,而“禄蠹”正是被宝玉和黛玉一直厌恶和讥讽的,黛玉怎舍得让宝玉跌入他们如此深恶痛绝的凡俗。再说混迹名利场势必会造成两人分离,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朝夕相处,这对于锁于闺中的黛玉来说将更是难以接受的落寞与孤独。所以此话一经黛玉口中说出,才感觉那样的缠绵悱恻痛彻心脾。情投意合固然重要,不拘于礼教约束固然洒脱,但如果这一切导致你受苦,那我宁愿苦的人是自己。所以当宝玉赠帕,意为我理解你劝改之词背后所夹杂的无奈与矛盾,虽然我遭受了痛苦,但旧志难改,旧愿难离,我会一如既往你不要担心吧。这种矢志不渝既感动了黛玉,又感伤于如果宝玉坚持这样做而将面临的重重困难,才是黛玉“焉能不伤悲”的理由。说到底,黛玉所有眼泪都是为宝玉而流,所有的感伤都是为宝玉而发,苦其所苦才会终日以泪洗面,她自身却是“不自惜”的,情深如许,情之所至,全为宝玉。
跳过中首再来说第三首,也是最情真意切和耐人寻味的一首。“彩线难收面上珠”仍以眼泪开篇,“湘江旧迹已模糊”引出娥皇女英泪洒斑竹的典故,也是一些红学家认为曹雪芹笔下黛玉最后是投水而亡的证据。我一直不太认同黛玉会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吧,她是这么素雅和爱干净,她葬花时说过“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想来应该不会接受投水自尽的污浊吧。黛玉体弱,应该在各方面的重压下抱病而亡比较合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她是为宝玉而死,为懂宝玉和爱宝玉而流尽最后一滴眼泪。为报神瑛侍者前世灌溉之恩,绛珠草来到世间,“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所有的起承转合不期而遇,只为今生相知相聚,珠泪为报,泪尽缘灭,本就不是为人间俗事而来。娥皇女英忠于夫君,黛玉一生眼中只有宝玉一人,为他相思洒泪,为他生而为他死,潇湘妃子雅号可谓当之无愧。最后两句“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是整首诗中我最喜欢的句子。潇湘馆中的千竿翠竹啊,你们层层叠叠掩映了我的纱窗,但是如果你们不懂我的一腔心事,我的斑斑泪痕不会在你们身上留下一点印渍,那将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一件事情。想到刚有人细细教会我的双重否定定律,可以延伸出黛玉的意思,竟是窗前的千竿竹是“懂”我的,突然就豁然开朗了,而为何曹雪芹在这里没有用“纵有”而用了音节较弱的“亦有”这个萦绕脑海中多年的问题也有了解答。潇湘馆翠竹上必是斑斑泪痕,那香痕即是娥皇女英的,也是黛玉的,也出自全天下有情人,有天地为证,它必将布于人间万物,刻于每个执着的人心中,那份刻骨铭心忠贞不渝的爱与理解。
进而想到潇湘馆中未必会有一千棵竹子,“千竿竹”的说法,也是在印证宝玉曾用来坚定黛玉向他吐露迷茫时的回答,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黛玉因知平时宝玉混迹姐妹堆中的秉性,试图再证,
“瓢之漂水,奈何?”
“水止珠沉,奈何?”
宝玉答曰:“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