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杨和一边工作一边投资,恰逢市场行情不错,投资收益也算可观,有着两份收入的他很享受现在的这种状态。
目前他投资的产品只有宽基指数基金、可转债,原因也很简单,收益可观、风险可控、简单省事。
作为“股神”巴菲特唯一推荐的投资品,指数基金实在是普通人的一大投资利器。而且历史也证明了,哪怕对投资一窍不通的普通人,通过投资指数基金,也能战胜大部分的专业投资者。即使是无脑定投指数基金,也能赚取不错的收益。如果稍微勤奋一点,在低估时买入,静待价值回归,在高估时再卖出,赚取其中的差价,便可获取更高的收益。如果遇到市场长时间低估也不着急,甚至还能更开心,因为此时捡到的都是带血的筹码,可以适度加大投资金额,之后便可安心等到“微笑曲线”展现开来。无须像普通散户一样追涨杀跌,一见到浮亏就紧张到吃不好睡不好,再见到上涨就疯狂追高。他牢记“不懂不碰”的道理,按照所掌握的投资逻辑执行,心态非常稳,正所谓“在别人恐慌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慌”。
至于可转债,其最吸引人之处便是“下有保本、上不封顶”,这也是它兼具债性和股性的特征决定的。杨和在某天下班后,根据课程内容,用了几十分钟便构建了防守型和进攻性两种可转债组合。买入后的时间里,也只是偶尔空闲时看一眼账户。
整个过程没有人催促,也无需焦虑。而更让他开心的是,投资并不像上学一样,需学完所有的知识后才能安心考试,而是可以边学习边投资,掌握多少投资品就投资多少个投资品,掌握到什么程度就按什么程度操作。而且,投资还是开卷的,有疑问、有遗忘时,可以翻阅所购课程或学习笔记,对照着操作即可,这或许就是学校学习和社会学习的区别吧。
由于本金有限,他的收益并不算太多。而且市场先生喜怒无常,他也无法左右市场的高估、低估,自然也不可能每个月都有收益。好在经过系统的学习,他也并不太关注短期收益,而是耐心地等待时间的回报。
回想起有人说过的“为什么现代人那么焦虑?即使每个月有两万的工资收入也会焦虑?那是因为他只有工资收入,如果他的两万不全是工资,而是一万的工资和一万的被动收入,你看他还焦不焦虑。”如今,杨和也算是有了现在的杨和,除了工资收入外,还增加了一份额外的投资收益,也算是有被动收入的人了。他也体会到了被动收入带来的惬意和惊喜,即使现在他依旧很忙,但却更安心了。
回想以前,惶惶不可终日,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如今时过境迁,他终于找到了那束光明。细细想来,这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庆幸之余,也对自己独到的眼光感到沾沾自喜。
或许人天生就贪图安逸,有了两份收入的杨和也变得松懈了,下班后,哪怕坐在办公室里,他也无心加班,总觉得外面的精彩在等着自己,何苦再受这份罪;学习投资的过程也是如此,虽说他掌握了宽基指数基金、可转债的投资逻辑,并亲自下场,但收益更改高行业指数基金、股票却并没有进一步学习,因为这二者需要付出更长时间和更多的精力去分析研报、年报、新闻等,而他却在宽基指数基金和可转债的收益前得意洋洋,好像觉得自己已经财务自由了似的。
在这种状态下,他也慢慢地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陷阱当中。当一个人只有一条路时,易也好,难也罢,往前走就是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因为别无选择,基本上也能够发挥出最大潜力。但如果有不止一条路,情况反而会更糟糕,因为当任意一条路遇到困难或麻烦时,都会本能地往后退,同时脑子还在想“没关系,我还有另外一条路呢”。人在面对选择时,潜意识里总会选择更容易的那个,无形中给自己留了退路。名义上有了不止一条条路,但实际上却是,每条路都走了,但都没走好,最终只落了些三脚猫的功夫。
工作自不必说,杨和很早以前就已对其不抱希望。投资这条路虽貌似可行,尤其是学了投资有了收益,还给自己制定了养老、加薪计划后,内心也渐生优越感,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多了一份保障。
但如果细细盘算,就会发现这种优越感没有什么依据,冷静下来的杨和也慢慢恢复了理智。
虽然他已认可并接受了价值投资的理念,但也明白,价值投资者实现财务自由靠的是复利的威力,无法做到一夜暴富。而若要发挥出复利的威力,就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不断地投入本金外,还需要足够的备用金,已被不时之需。
杨和本打算赶紧挣到100万就辞职,做一个专职投资者。但考虑到备用金的话,还需要多准备50万,甚至都不止,这就要求他至少准备150万。其中100万拿来投资,有了这100万,他有信心可以活得更好。倒不是他自大到单靠这100万就可以坐吃山空、高枕无忧了,而是准备揣着这100万的同时再找一份相对轻松、自由的工作,所挣工资能维持日常生活开支就好。这100万可以拿来分档建仓,先投资宽基指数基金和可转债。“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有了100万本金带来的收益、也有了作为“活水”的工资,他有时间、有耐心去深入地研究投资,以求掌握收益更高、风险也更高的股票、行业指数基金的投资逻辑。
利用闲置的100万另赚收益,做到。而以自己目前的本金,如果想要实现财务自由,可能,
如果只是100万的话,他倒可以咬咬牙坚持工作几年。可如果要挣150万以上,还不知道要干到猴年马月,而且他也从老同事那里得知,入职五年后的工资基本上就不再调整了。照此计算,要想挣够150万,往往乐观了说,也得需要十年,悲观的话,可能需要二三十年。一想到还要继续接受这么多年暗无天日的加班,杨和连一点斗志都提不起来,此刻的他只想乖乖躺平。
“难道,我要接着熬下去,直到挣够150万吗?”杨和空洞的眼神中掠过一丝绝望。
毕业后的几年里,只顾埋头苦干,他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也失去了太多领略精彩人生的机会。别人和家人散步、聚餐时,他在加班;别人在节假日游山玩水时,他在加班;别人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时,他还在加班;别人在思考人生、一展宏图时,他还在加班。每每听到歌曲《梦在燃烧》中的“江山美人竞待折腰,文韬武略卧龙凤雏哪堪寂寥”时 ,他恨不能插上翅膀阅尽这大千世界、看遍这烟火人间。
“子欲养而亲不待”,二三十年后,他甚至都不敢想象父母是否还健在。还在上学的时候,姥姥就病逝了;工作还没等到有起色时,奶奶也去世了。备受肺癌折磨的姥姥在去世前,还不忘塞给母亲1000元钱,并嘱咐道“我看不到孩子结婚成人了,这是他姥姥给他准备的。”杨和没来得及好好地孝敬奶奶、姥姥,她们就都走了,每次春节上坟时,他在坟前都羞愧得不敢抬头。这种遗憾绝不能再有一次了,他不能再愧对父母,不能在父母年迈无力时却远在异地,不能在父母遭受病痛时无能为力,他要给他们一个安心的晚年,连同亏欠姥姥、奶奶的那份一起算上。
不想再等了,冥冥中的他觉得,有太多的事等着自己去做。如果真要等二三十年,即使自己有了150万、1000万,也终将会错过太多的人生瞬间,到了那时,即使有了经济能力、有了充足的时间,可头发花白、暮气沉沉的自己又将何为?恐怕到时候自己面对的将是一个尴尬的局面:历尽千辛最终修成屠龙术,可这世上早已无龙可屠,这才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人生不是历史故事,更不是实验模型,永远无法完全做好准备。万事俱备后才行动,是典型的学生思维,学完课程再考试的永远是学员。与之对应的“知行合一”、“事上练”更接近人生常态,知而后行、行而后知都不可取。也算读过几本书、历经过一些事的杨和对于“知行合一”有着自己理解,所谓的“知行合一”,并非是简单地把“知”和“行”结合起来,也不是“知”和“行”要同时进行,而是以“行”要求“知”、以“知”达到“行”。好比解一道数学题或学一个物理知识,如果真的懂了这道题或理解了这个知识(这一刻就是“知行合一”),哪无需真的动手解题或应用知识(即不用“行”)。因为去懂这道题或理解这个知识就是奔着解题或获取知识去的。这一点,倒是和高远所说的“他其实根本就没懂,他所谓的‘懂的所有道理’,不过是听过这些道理,并没有真的懂了这个道理。”有相通之处,简单来说“知行合一”就是“已经明确地知道了是可行的”。
照此来说,杨和在认可并接受投资这条路的时候,就已经属于“知行合一”了。而他现在的问题是,在获取本金上陷入了没“知”也没“行”的困境。
杨和再次回到本金的问题上,他目前能获取钱的途径只有两条路:工资、投资收益。工资基本上不会再调整,只能老老实实地等着积少成多,所以这条路走不通。而投资收益呢,投资收益取决于本金及收益率,要想让投资收益变多,要么增加本金,要么提高收益率。
增加本金的前提是,得有多余的钱用来投资。“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如果不想等的话,他也只能考虑搞到一笔“横财”,否则就要再老老实实地忍受着这份不再报有希望的工作。貌似,杨和更不知道怎么搞来这笔“横财”。
至于提高收益率嘛,倒是有一条路,那就是不再只投资宽基指数基金,而是选择收益率更高的行业基金、股票,但同时风险也会提高。如果想要在控制住风险的前提下也能提高收益率,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学习,毕竟行业基金、股票和宽基指数基金不一样,需要全面地研究行业、公司,包括新闻、政策、研报、财报......可目前来看好像也不现实,他根本就没有那份精力和时间,前期起早贪黑地学习投资时,凭借的是心中的那份一鼓作气和对新领域的新鲜感,而现在新鲜感已不再,那股劲头也已卸下,而一旦卸下了,要想再重新捡起来也不容易。
想到这里,他好像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当初,依旧彷徨、迷茫,那束曾带给他短暂希望的光也暗淡了下去。
“少负凌云志,浮沉江湖中。蹉跎半生迟,白首叹屠龙。”
久坐中的他,随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后,悻悻地躺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