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序言是一位非常了解到盛和夫思想的人,曹岫云编著,他对稻盛和夫有着非常高的评价。稻盛和夫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研究。
在他的哲学当中,也包含着非常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在不同的时期,去读稻盛和夫的书,都会有不同的感悟。透过现象能够看到本质,就像是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一样。
稻盛和夫有着非常好的做人准则,他一生都在追求正确的做人准则。努力冶炼灵魂,追求自己心灵的纯净。并且,能倾注自己全部的热情,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才能,这就是他人生成功的王道。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人生教科书。
这本书是写给迷茫中的人,让他们能够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让他们学会如何去活。改变人们对于生活的看法,对于人生和事业的看法。也是帮助他们顺利的确立做人的原则,给他们人生的方向。很多的时候,我们不懂得什么才是人生的真理,这种真理需要在实践当中去领会,另外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感想,并且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人一生无非财色名食睡,产生了贪嗔痴慢疑。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与其抱怨,不如提升自己的人格,冶炼自己的灵魂。如果你非常的有才华,那么你更需要把握好方向。稻盛和夫认为,人格是性格加上哲学。最终决定人格的是哲学,哲学的根基不坚实,人格的树就长不直。
这里面有一部分内容和他的《干法》有相似之处。工作本身就可以是一种修行,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在活法的前面这部分内容呢,给出了干法后边的,正确的思维方式的内容。稻盛和夫对佛法有非常深的研究,他明白想有的力量,也明白心想事成的力量。在宇宙的法则这里阐述的,是宇宙的一种意志。智慧宝库说的是让我们去汲取真理。想要获得真理,必须要拼命的努力。另外,严格自律必须给自己更高的要求,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执着才能指引我们走向成功和辉煌。
我们很多人过于松散,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导致我们犯了很多错。
第一章讲实现理想,调动你的行动力,调动你的积极性。在这之前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废寝忘食的思考思考再思考,努力努力,再努力。直到想透为止。后来又讲到了,他在《干法》当中提到的一些案例。稻盛和夫对产品的要求非常高,要达到一件非常完美的工艺品和艺术品的境界。在这里,他也非常的注重每个细节,他相信只有注重这样每个细节,他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另外,的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想要成功的话,必须进行充足的准备。
稻盛和夫,那也是一个追求生命的真相的人,在患病的偶然的机会,他明白了其中的吸引力法则。明白了心相和心态,除了思维方式之外,心态对命运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多的书籍中都把心态放在基础的层面,心态如果不好的话,对于其他的事情,你是无法有一个理智的把握的。唯一改变命运的,其实就是我们的心,我们讲立身立命、安身立命,都是这个道理。发生在我们身上的这些事情,其实都是心想而生,由心化现。命运,只能把握在你自己的手上。只有锲而不舍,坚持努力,才能逐渐的摆脱平凡。不要总说某些事情不可能,你不敢想,永远都不可能。当你化不可能为可能的时候,你就成功了。另外,仰望星空不如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干。全力过好每一天,这才是实现理想的最切实的方法。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每天钻研,每天坚持一定会产生飞跃,量变一定会带动质变。所谓的神灵也只眷顾着努力的人,只眷顾着有积累的人,只眷顾着钻研的人,只眷顾持续努力的人。
另外,在制造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有一种精神,有意识的去注意,抱着明确的目的,认真的将意识和神经集中到你要做的这个事情身上。保持专注,不要注意力分散。作者还谈到有一个美好的蓝图,自己要会描绘你的梦想,描绘你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志向很重要,有一个梦想很重要。
第二章里面说的,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中国古人说:大道至简,我们总是把事物想的过于复杂,但其实其中的道理是很简单的。把事情想的越单纯,越接近于真理。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决断力。除了学习做人之外,还需要有一种哲学,在你的人生关头,帮助你进行抉择和行动。
在经营上,我们不是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而是要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贯彻这一经营原则,才能使我们走向成功。另外,不要随波逐流。即使蒙受损失,也必须遵循哲学,明知吃苦也必须甘愿承受。这是一种觉悟,这是一种事业成功与否,人生幸福与否的分水岭。
做事情我们不能只是知道,不行我们再去做。原理是用来告诫自己的。但是要以坚强的意志去贯彻落实,在实践中总结才有意义。作者在其中反复强调思维方式的重要。还有就是他提到的那个公式。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他们三个做乘法,这才是你的人生。在实业界出类拔萃的人物,一定要像哲学家那样深思熟虑,要有武士般的清廉之心,有小俗吏的才智,有农夫那样强健的体魄,这四条才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大人物。
另外,我们每一个人不仅是自己梦的导演,也是自己人生之戏的导演,是自己人生之戏的主编。凡事怕认真,但也怕入戏太深。宝贵在你对这个戏注入的生命。没有汗水,就没有彩虹。不知把握当下,你就对不起自己对宇宙的承诺,对不起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你把自己点燃的时候,你才能拥有能量,你才能懂得热爱。每天要战胜自己,每天比昨天进步1%。你要抓住问题的本质,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稻盛和夫在中日国际的问题上的立场是:要向受害的对方道歉谢罪,这是一种正义感。我也非常的赞同。这才是一个企业家应该具备的风范。无论什么国家,什么企业的经营,都需要有普遍适用的哲学,用这种哲学作为判断事物的基准,这种哲学普遍性程度越高,它的用处就越大。要保持一个正确做人的伦理道德观,这种道德没有国界,而这种原则超越了国家的差别和时代,并适用于全人类。
作者在第三章讲解磨练心智,冶炼灵魂。在第三章的开头就提到了谦虚的美德。稻盛和夫认为。一切的东西,都是上天赐予的。很多企业干部出现问题,很多都是认为才能是自己的、是私有的,他们不认为这是从上天借来的东西,用着心安理得的满足自己的私利和私欲。所以在这里提到了,选领导需要德重于才。违法的精英们都具备非常出色的才干,但是他们忽略了深沉厚重的品质。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稻盛和夫对二战之后的日本,产生的各种现象,进行了分析。很多人不注重反省,尤其是领导人,没有谦虚内行,抑制自我,坚持正义,以及持续自我磨练的心。也就是不懂正确的为人之道,这在我们中国也比较适用。中国古典中,所说的要脱离伪、私、纵、奢这四种烦恼。言行高洁,严于律己,身居高位的领导者,更应该这样。
作者提到了磨砺心智,要有六项精进。
首先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其次谦虚戒骄。
每天反省。
他活着就要感谢。
积善行,思利他。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作者的人生当中,种种的经历给了他很多的帮助。并且深入了他的内心。让他懂得谢谢,懂得感恩。不管物质条件如何,只要有这种心,就能品味满足的感觉。这之后又引经据典讨论,蛊惑人心的贪嗔痴三毒。舍弃私心,用澄澈的心灵思考问题。
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在于有过多的欲望,作者在后边的提到了托尔斯泰的感叹。引用了佛法,谈到了人的本性和人的欲望。里边用这比喻用的非常好,非常的生动。很多人哪怕是折寿,缩短生命,也要去吸食蜜汁,为了满足他,那可怜可悲的欲望,这就是赤裸裸的人类本性。
佛法中讲贪嗔痴三毒,哪怕你是能断半个,你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控制住了欲望,利他之心就会抬头,先人后己,是人一切德行中最美好最高尚的品格。人的心中有两把剑,一把是正义之剑,一把是邪恶之剑。舍弃私心,正剑才能现形。这样事业才能取得成功,人生才容易获得幸福美满。
稻盛和夫,用劳动的喜悦引出了六波罗蜜。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和智慧。在劳动的过程中,每天磨砺心智。每天在劳动的过程中,磨练自己的灵魂,提升心志,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厚重的人格。作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劳动和勤奋的价值。另外,把教师看成是一种尊贵的职业、一种圣职。稻盛和夫谈到了现在师道没落的一种现象,教育荒废,课堂纪律都形同虚设,很多的老师,贬低了自己的作用和地位,出卖自己的时间换取报酬,失去了为人之师的尊严和真诚。某个时期,形成了一种风气,把热情工作看成了罪恶,所以勤奋的价值就低得可怜,这是欧美的劳动观所导致的,他们认为休闲才能孕育精神的富裕。这也就是导致了很多人学习了西方的思想之后,导致了享乐主义。
我们要在工作中成长,通过勤奋找到自己的自豪感,精神的富足,感受到人生的意义。
第四章讲以利他心度人生。作者讲到了他出家的经历,并且他还托钵乞食。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位老妇人,很自然的将500块日元的硬币放进了他的化缘袋中。在那一瞬间,他感受到了那种莫名其妙的感动,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幸福感。虽然那名老妇人看上去不是生活富裕的人,但是给一个修行僧赠500块日元的施舍,却不见他有任何的犹豫,并且没有一丝的傲气。这种至善至美的一面,自然的德行,让稻盛和夫懂得了利他之心的真髓。总结出一点,人的内心要有充满深切洁净、极致的幸福感。贤明的人会发现为他人尽心尽力的行为,不只是对他人有利,最后福报回到自己身上,对自己同样有利。
有时候,你的心态往往决定了你处在天堂还是地狱。我们在社会上不应该只发泄自己的不满,要为周围的人服务,要为团队为企业做贡献,所以你的三观,必须做180度的转变。利他之心非常的重要。我们的内心一定要具备为世人为社会尽力的美好意识。
利他之心,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我们很多人,却舍本逐末。利他之心能让你扩展视野,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都一样。单身的时候,要考虑自己一个人的生活,可一旦结婚成家,就要为夫人做事情,就要为养育孩子负责。与自己个人比,要更多的为家庭,与家庭比,要更多的为地区,与地区里,要更多的为社会,进而为国家、世界、地球、宇宙做贡献。还是那句话:动机至善,私心了无。
如果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具备了,为所有国民尽力毫无私心的动机,那么你一定能够,把握住机会让你的事业获得发展,让你的人生获得幸福。钱和利润往往是外部之物,但是最终你所收获的利润,一定要贡献于社会。
稻盛和夫的京瓷的经营理念是:“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作出贡献。”他们经营的首要是保障员工的生活和幸福,另外还需要服务社会,为世人承担责任和义务。稻盛和夫还讲到,日本应将“富国有德”定为国策。把德作为国策,把这种崇高精神作为国家理念的基石,让国际社会真正的需要日本。真正的美德我们不可以忘记,用武力统治叫做霸道。在欧美国家有其源流,但是王道在东亚源远流长,王道就是以德行来引导民众。青少年更应该懂得的是法律之前的问题,明白最基本的道德和伦理观。人格的教育,应该是以德为本。学校应该教学生如何去做人,并且还有孩子学习,作为人应该如何去生活,给他们慢慢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机会,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职业观。而且,实用性的知识应该传授,这就是职业教育。无论是工匠,民间的手艺人,还是农民渔夫,不管是任何的职业,只要认真工作,全力以赴,就能磨练心智,提升人格,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这也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我们不能追求单一的价值观,不能让物质追求压倒一切。另外,我们要在自然界当中学习知足。这就是一种平衡的生存哲学。又在本能上懂得节制,没有超越自身需求的贪婪。由竞争关系,转化为共生,走协调的发展道路。
在第五章讲到: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有两只无形之手,主宰着我们的人生,这是本书作者的观点。这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不断的循环,构成了我们的人生。人的命运轨迹就是他们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果报应要强于命运,想要改变命运,就要想好事,做好事,使命运向好的方向去转变。书中还提到了,袁了凡的故事,这个故事我在《了凡四训》当中了解过。但我也相信一件事,命运是把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不是把握在算命者和禅师的手里。也不是说读了某一本书就一定能够改变你的命运,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去学习,然后行动,向好的方向去转变,把理论去一步步落实。
另外,我不赞同因果必报,因和果中间需有一定的条件。作者在书的最后部分,有很多的暗示成分,带有一定的唯心主义色彩。关于宇宙能量和意志的说法,有待于科学进一步的去研究和探索。作者在这一部分所论述的,跟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朴素哲学,有相通之处,带有比较浓厚的儒释道思想。
他所说的伟大之物,向一切的事物注入生命。提及很多生理学、遗传学等内容。作者更相信有一种宇宙意志在生活中的某些启迪。之所以皈依佛门,也是因为他想要去追求那种究竟的奥义和真理,因为存在着疑惑,没有更好的答案。他想要理解人生的意义,获得真正的信仰,为死亡做好准备。通过修行,发现了自己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精进是十分宝贵的。另外,作者还提到很重要的一点,即便是没有完全手记,但是也要努力去遵守,去不断的精进,不断的真挚的反省自责,这些是很重要的,就算是到不了那个悟境也能够很好的磨练心智。作者在这个过程中也在考虑,心中存在真理的,内核究竟是什么?分了五个部分,首先是知性,第二是感性,第三是本能,第四是灵魂,第五是真我。最外边是后天掌握的知识道理,然后是主宰五感及感情等精神活动的心。加上维持肉体需要的欲望,以及裹在真我外层的现世的经验和业障,真我是位于心灵中心的内核,充满着真善美。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着追求着真我的过程。但是真我外边包含着许多的虚幻成分。人最终还是要摆脱除了真我之外的其他的东西。灵魂得不到纯净,真我就无法显现,业障也会变得深重。前四个无法得到瓦解,人生又怎么能得到真正的觉醒?美好的真善美品质,都是本性具足的。可惜我们总是在外边苦苦追寻,追寻了一辈子可能也无法真正的理解真我的内涵。
稻盛和夫先生所讲的真我这一点,也是在精神分析学上需要我们去不断的回归和探索的东西。在佛法上,也称之为佛性。这个探索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灾难,其实是帮助我们,去除在灵魂上面所附着的业障,这是污垢,这是一种考验,是一种磨练。我们需要用理性和良心去磨砺心志,不要刻意的去追求开悟。作者引用了例子,想要说明灵魂还有另一个真实世界的存在。这些内容在科学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另外我们也缺少亲身的体会。
凡是世界上存在的,都会有价值?你思考,或是存在,或是毁灭,都是问题。理论还会进步,道路还会很漫长,我们还是要踏着人生的正道,寻找光明,追求未来。浩瀚的宇宙,苍茫的星空,还是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我们能做的,是抱着梦想和希望,描绘光明的未来,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人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一个好的活法,无论是人生家庭,还是你的企业,国家,一定能向好的正确的方向前进,一定能获得丰硕的成果。这本书是让我们思考着自己的使命的,要做自己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去贯彻到底,这样的活法一定能够迎来光辉灿烂的黎明。它不是简单的活法,是由个人扩展到企业国家、整个人类和整个文明的活法。这本书是作者思想的表达,帮助我们去探寻,人生的真理。或许能够重新帮我们,树立行动的指针。
感恩稻盛和夫,点亮了无数盏灯,帮助我们指引了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