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楢山节考》感受最残忍而绝望的“生葬”

在《楢山节考》感受最残忍而绝望的“生葬”

作者: 黄龙望曙 | 来源:发表于2024-05-04 09:42 被阅读0次

    关于死亡,关于亲人之间的诀别,这部电影真正给予最强烈的灵魂暴击。

    中国有句老话:子欲养而亲不待。

    在《楢山节考》里面,却成了:亲还在子需弃。

    在日本的这些山村里,男人一到了70岁,女人一到了60岁,就由子女背到村后的楢山上去,自行消灭。

    理由只有是一个字:穷。

    生产资源匮乏、物质的贫瘠,导致必须年轻人优先,否则势必影响种族延续。

    用“朱门酒肉臭”已经无法形容这里的生存了,因为“朱门”哪有心思光顾深山老林、穷山恶水呢?分明是两重天地、两个世界。

    这种“山葬 /生葬”的残酷定律,一直被本地人墨守成规。

    透过屏幕,你能感受到生命的卑微而渺小。

    当自然界不给人类提供能量的时候,你拿什么去“胜天半子”?

    在或阴冷或炙热的山谷(山巅),老人们要独自面对严寒、酷暑、病痛、饥渴、孤独、恐慌或者虫兽,此时,你拥有的除了绝望,还有什么?

    每一个细胞的消亡的每一分每一秒,你可能要亲眼见证,所以此时,进入梦魇或者迷幻当中,可能是最大的幸运了。

    如此想来,中国古代的凌迟之死,最多要割3600刀、费时三天,固然残忍之至;然而,受刑人大概率会遭遇周边围观者的谩骂、唾弃,在那样的生死边缘,道德早就被抛却脑后,这些谩骂与唾弃,岂不也可视为一种同类的“临终陪伴”?

    但《楢山节考》里,最后的时光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但这段时间里,基本与人类诀别,一个真正的“宇宙黑洞”。

    之前看过北极的爱斯基摩人的相关影片,当中也有类似的风俗:老人离家别子,在冰天雪地之中静静等待死亡的到来,同样震撼、同样绝望。

    然而,北极户外的风雪严寒,会让人的血液循环迅速凝结而进入死亡状态,以及濒死之前,思维更加容易停止活动。

    相比较起来,《楢山节考》里的日本山村,才是更加真实、赤裸而残忍的“生葬”。

    也可能这样的观点,当事人根本不能接受,因为民俗文化作用于人的思维,用今天的话说“洗脑”的力量之强大,可能远远超出想象。

    或许有人把最后的时光,用于冥想,从中国道家的观点,天人合一是终极追求,那么,他们的死亡,就是坐化之境吧。这恐怕是对已经逝去的亡灵,所能够做到的最善良美好的祝愿了。

    尽管,我们没有超度他们的义务,但在观影之际所产生的恻隐之心、悲悯之怀也是人之常情。而电影本身的隐喻更是超越了彼时彼刻。

    最后,这样的风俗传承,早就被日本本土所彻底抛弃,也说明了物质的丰富,是人的尊严的重要保障之一,无论是生是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楢山节考》感受最残忍而绝望的“生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kh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