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这个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那么到底什么是爱呢?词典上的解释为,对人或事物的很深的感情;心理学上的解释为,爱是一种感情,是对人或事物亲切、投入、关心的一种心理取向。
前面说的是理论性的理解,在每个人的心中,爱到底是什么,恐怕每个人的理解都会有所不同,爱是人类极为复杂的一种感情,真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
爱这个词大多时候被用到亲密关系中,爱父母、爱孩子、爱老公、爱妻子。爱听起来是多么美好的一个词,但是我们往往错误的理解了爱,爱往往不是给对方带来温暖美好的感受,而是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爱不是占有
我喜欢经常看法制类节目,当因为感情问题而杀人的罪犯被问到为什么要杀人时,最常听到的回答往往是:“我太爱她了。”
因为爱她而杀了她,这是多么荒唐的答案,但这绝对是他当时真实的想法,只是他误解了“爱”,他把爱理解成了占有,他把对方当成了“物”,而不是“人”,所以,爱不是占有。
把爱理解为占有是情侣和夫妻间最为常见的现象,他们往往把对方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根本没有把对方当成一个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的人来看待,这种人一般根本就没有爱的能力,他们的内心是最缺乏爱的人。
这样的人小时候一定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的内心是极端自私的,他们不是在找爱人,其实是在找一个爱他们的妈妈,他们的心理年龄还处在婴儿时期。找对象时切记找这样的人。
爱不是控制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人类的本性,几乎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我们很多父母都自认为对孩子特别的爱,一说起来就会举出很多例子,比如,我为了他花了多少钱,付出了多少精力,甚至有的父母为了孩子没有了自己的生活。
但当你问到孩子的感受时,却有很多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痛苦,他们对父母的爱一点也不领情,极端的还产生了对父母的憎恨,甚至极个别孩子杀害父母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都有。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所谓爱其实是一种控制,就是总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想把孩子打造成自己心目中的样子,这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尊重。
每个人天生就有成为自己的意愿,每个人内心里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而父母的所谓爱就是对这种意愿的最大伤害,因此,孩子对父母的爱不领情也就容易理解了。
作为父母,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应该帮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对孩子的成长给予最大程度的协助,而不是不断去阻止或者打压孩子的想法。
爱不是简单的付出
在恋人关系或者夫妻关系中,男女双方也往往容易走入爱的误区,认为我对对方付出的越多就是越爱对方。有些人总是想通过自己的不断付出来拴住对方的心。
其实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想法,你的付出越多,对方的心就会离你越远。因为你的付出让对方感觉到的往往不是爱,而是一种负罪感、内疚感,没有人愿意一直背负着这种感觉而生活,对方唯一的选择就是离你而去。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这种情况,怎么我对他这么好,他反倒离我而去。当心已远离,付出的越多只能让对方越反感,越觉得你不值得尊重。因此,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好的选择就是放手。
爱不是简单的付出,你付出的越多,对方欠你的人情就会越多,心理负担就会越重,双方的付出只有平衡关系才会长久。
占有型的爱、控制型的爱、付出型的爱其实都不是真正的爱,这样的爱对方感受到的不是温暖,不是美好,而是一种深深的伤害。
爱是什么
那么,爱到底是什么呢?爱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这种需求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如果把爱看成一个过程的话,有付出爱的一方和接受爱的一方,只有当接收方感觉到温暖美好的时候,那才叫爱,而不是付出方认为的“爱”就是“爱”。
因此,只有付出的一方了解对方真正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并能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时,那才叫爱。
即使在别人看来这种需求不是很正常,但接受的一方仍然会感受到这就是爱,因此,爱是一种极其主观性的心理感受,不存在价值评判。这就是为什么父母常常觉得对孩子好而孩子往往不领情的真实原因。
因为你所谓的好不是孩子心理需要的好,而是你认为的好,这种好给孩子带来的不是爱的感觉,而往往是痛苦的感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爱不见得都是好事,如果运用不好,爱是会伤人的。
其实,前面所说的爱是狭义的爱,真正的爱应该是一种慈悲心,是一种对所有人没有分别心的心理状态。当然,这样的爱我们平常人很难做到,如果真做到了就不是凡夫了,但我们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去修行。
f��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