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破局
为什么大家的出发点相似,但结局的差异竟如此之大?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企业把握机会的能力是不同的。
能做大事的人和成功的企业都不会只靠自己的蛮力,而是善于借助外部的力量。
那这次学习的就是“借势破局”。
借势破局的前提是能有能力和机会识别机会窗口,那这个就简单的说,就是必须有一定的积累,不管是知识能力、还是金钱的积累,所以个人自身的努力还是必不可少,至少在资源准备上面;
也不会有人随随便便就能成功。
那如何借势?
最近,社会的经济变化和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都需要做好顺应趋势的准备。
每一个时期段的社会发展都会相应的出一些新的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必然会带来许多新的应用,那如何能将新的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就成为了新的借势方向。
比如沃尔玛的成功,在沃尔玛出现之前,美国的零售业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布局。当时业界有一个基本共识,就是:开一家折扣店,必须要开在至少有10万人规模的城镇,否则就没有办法保持价格的低廉,更加没有办法盈利。但是,美国有10万人的城镇里面,基本都开了像K-Mark之类的商店,竞争非常激烈。
那沃尔玛就只能把眼光投向更小的市场,比如一两万人的市场,就不去和其它店铺竞争人口密度高的区域,而是下沉到镇一级的市场,若是这样子,人口的密集度就达不到盈利的要求,那开店就会注定带来亏损,但是沃尔玛看到了一个趋势,那就是新出的卫星技术。
当时,沃尔玛已经能够在单独的一家店里面使用条形码技术,来管理库存和物流,这就是需要借势破局所需要的“正资源”,但是没有办法把分散在各个店铺的条形码系统联系起来,那就没有办法破单店亏损的局,刚好卫星技术的出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就这样子,沃马尔去镇上开店,不在是一个分散的“单店”,而是按照区域组织的“商店网”,那就是表明沃尔玛不是用一个10万人对应一个独立店铺的角度想问题,而是把总数300万的一个区域看成是一个思考单位,就可以应用卫星技术将区域内的店铺全部组成零售网络,实现信息共享,统一调度,那整体的运营的成本将会大幅降低,所以沃尔玛及时的抓住了“卫星技术”的势,来破了开店人口容量不足的“局”。
在新的商店网的概念下,沃尔玛还实现了单店的盈利,因为占领了镇一级的市场之后,总顾客的规模一下子大了许多,让从上游供货商的商品采购量和供货商的谈判能力加强,就能大大降低采购成本,低价折扣的力度也就更大,更能吸引客户。
并且,沃尔玛率先进入了镇一级的市场,把黄金位置都占了,后面的人基本也就没有机会了,这个叫做“先动优势”。
那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去把握趋势
关键在四个词“审视”、“准备”、“辨识”、“行动”。
先审视,然后做准备、辨识“机会窗口”,最后再行动。
在各行各业都有大的巨头在前行,其实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建议平时除了自己多注意发现隐含在环境变化中的机会以外,还要注意盯住“大块头”,因为大公司通常会有专门的人员去研判趋势,比如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最先抓到政策信息,解读趋势的一般都是大公司,大公司会先知先觉,先动作,先收益。
如果你比较小,就学习信天翁,懂得跟住大公司的这条横渡太平洋的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