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延禧攻略》正在爱奇艺上播的如火如荼。自从7月19日上线,已经突破30亿播放量。打开微博随便一看,43.5亿的话题量。
据说看剧的都有一个鄙视链:
看英剧的瞧不起看美剧的,看美剧的瞧不起看日韩的,看日韩的瞧不起看国产的。
其实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是好剧,都不会被埋没。
这部《延禧攻略》就很有诚意。大家都看厌了霸道总裁傻白甜的套路。女主魏璎珞 “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的气场就像朵独树一帜的黑莲花。
魏璎珞为查明姐姐的死因入宫,从一个宫女做起,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铲除了一堆反派,成功上位。
其实魏璎珞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她就是大清的孝仪纯皇后,也是很多影视剧里的令妃娘娘。
吴谨言版令妃和 魏佳氏 非常神似
魏佳氏,乾隆帝妃嫔,嘉庆帝生母,
内管领、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乾隆十年,封为魏贵人;
同年,晋封为令嫔;
乾隆十三年,晋封为令妃;
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为令贵妃;
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
乾隆三十年晋封为皇贵妃;
乾隆三十八年冬,皇贵妃之子皇十五子永琰被乾隆帝秘密立储;
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贵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岁;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庆王永琰为皇太子同时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
终乾隆一朝,魏佳氏是为乾隆皇帝生儿育女最多的一位后妃,也是清朝生育子女最多的后妃之一。
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一年间,魏佳氏先后为高宗生下四子二女,且时间间隔较短,足见宠幸之隆。
也正是这一时期,魏佳氏由妃跃居到贵妃乃至皇贵妃。俗话说,一入宫门深似海,在这壁垒森严的后宫之中,魏佳氏能浮出水面实属不易。
说这部剧有诚意,值得看,小蜜蜂来举几个栗子:
1.首先看妆容
选秀时的“一耳带三钳”是满族旧俗,满族女孩儿从生下来那一刻起,就会立即被萨满在每边耳朵上扎三个耳洞,以此代表具有满洲血统。
还有只涂下唇的绛唇妆,这个在历史上也是有据可查。
古代的词牌名“点绛唇”了解一下?
历史上的富察皇后姿容窈窕却性格恭俭,平居冠通草绒花,不御珠玉,这点也是遵循历史。
2.其次看台词
比如“皇考”“皇玛法”等一系列称呼,一听有点懵圈,但清朝史上“皇考”指过世的先帝,“皇玛法”是对皇祖父的尊称。
满清贵族对于表现出色的英雄少年,都会称呼为“巴图鲁”,汉语就是好汉的意思。
古装剧里,巡夜的更夫经常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但在清宫里不能这么喊,天黑宫门上锁,皇帝认为“锁”不吉利,所以就引用为“千两”,后来变成了“下钱粮”。
3.看细节
高贵妃的宠物雪球是京巴狗,历史上京巴狗确实是清朝的宫廷犬。
还有皇后手里拿的扇子,其实清宫旧藏真有同款的扇子,名为:
黄色纱帖绫绢 桃树双鹤图染雕骨柄团扇
所以这部剧,无论是从剧情、服装造型、甚至到细节都很用心,画面充满古风古韵。
难怪导演于妈在微博上说:
细节嘛,我会像疯子一样执着。
好啦,发完文我要赶着去追剧了~
明天周末,祝大家周末愉快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