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篇文章,我推送个人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篇文章“思维类学习”,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后,能在新的一年里践行起来,在认知上有个全新的改变。
因为思维,需要一个漫长的习得过程,持续一辈子的学习,并且需要有意识地去学习关键性思维。
首先给大家疯狂安利这本书:
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世界就像一颗钉子书里收录了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过去20年来主要的公开演讲以及整理了芒格最精华的思维与决策方式。
里面讲到的“多元思维模型”,就是我今天要讲的。
为什么疯狂安利这本书呢?
因为在这本我读了不下5遍的书里,“多元思维模型”是目前给我人生带来最为重要的影响,没有之一。
而我也只是处于初学阶段,这次只是在抛砖引玉,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学习“多元思维模型”。
三个思维上的问题
先说说以前的我经常遇到的三个思维上的问题,我一定不是一个人...
知识无法迁移
这是什么意思呢?
虽然平时看很多书,但只能停留在记忆和复述的层面,最多也只能在书中提到的特定场景下使用。
比如小明学完了电话销售的技巧,感觉得心应手正准备升职加薪了!!!但突然派去做面对面销售,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不会!我没学过!
如果缺乏知识迁移的能力,即使学习再多的知识,也不能将他们用上。
铁锤人思维
铁锤人思维: "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或者,“他看上去什么都像钉子,而且都可以通过敲打的方式来解决。”
这个问题处处可见,擅长市场营销的人,容易将所有问题归结于营销、品牌的问题:
“只要销售量不好,就是市场部的错”
“营销是万能的解药”
如果你的大脑中只有市场营销思维模型,你的视野是狭隘的,甚至会忘了产品本身,扭曲现实,直到所有原因都能用市场营销思维模型来解决。
这种思维往往会忽略了其它因素带来的影响,导致片面、偏激的判断。如果是一个烂产品,越是好的营销,就越会加速企业、品牌的死亡。
决策缺乏理论依据
我朋友的领导很有意思,口头禅就是“按我以前的经验………”,任何项目,任何事情,几乎都会把这个口头禅挂嘴边。
这类人其实很多,做决策的时候,也往往只凭经验、情绪、直觉...
这也许是对自己有利和满意的选择,却往往不会是最佳选择。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做出决策,其实很多时候都是给自己找的解释。
生活是一道道选择题组成的,如果每道题都只是按照直觉判断的话,那么我们只是一直在用“旧的你”去决定“未来的你”,你也一直在原地踏步。
所以这次,我希望能够把自己一部分凭借经验、情绪和直觉做选择的部分,替换成思维模型,从而增大我们做出正确选择的概率。
身边的大佬们
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两个大佬,总是能在各式各样的领域中,快速抓住重点做出决策;利用不同的触角把握趋势的走向,把任何问题回答得头头是道,同时击透工作中的本质。
我曾经非常羡慕这样一群人,但渐渐地,我发现他们并不神秘,只是更加懂得使用“底层思维模型”去解决问题。
查理·芒格——多元思维模型
学校会按学科划分专业,但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会按照单个学科来划分。
所以芒格提倡学习所有重要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工程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等)的重要理论,熟练运用来自各学科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就像你不可能用市场营销的理论解决所有问题。
只有,你可以尝试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由各种思维模型构成的框架。然后将实际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放在这个思维模型架上,从而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逐渐会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学习这些 “底层思维模型”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用成功概率性更高的思维作为决策依据。
查理芒格说:
“一个人只要掌握80到90个思维模型,就能够解决90%的问题。而这些模型里面非常重要的只有几个。”
有哪些重要的思维模型?
我这里列举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提及的部分重要思维模型:
工程学的冗余备份模型
数学的复利模型
物理学和化学的临界点、倾覆力矩、自我催化模型
生物学的现代达尔文综合模型
心理学的认知误判模型。
这些因素联合起来可能会创造出或好或坏的巨大“lollapalooza效应”
看起来很多很复杂对不对,但其实不需要了解太深入,更不用像学生一样去做课后练习题,只要吸取他们的中心思想就足够。
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并没有爆炸,爆炸的都是垃圾,而真正有用的思想也不多。
举个栗子:“复利效应”
但如果我们理想化得来,让一切重新开始:
甲和乙同时进入平台,一开始,他们的阅读量相差无几,但最后乙却占据了头部流量...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这段时间的轨迹:
咦,这不就是“复利效应”吗?
复利的本质是:事件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公式是B=A(1+利率)。
那么我们将这个理论运用到公众号运营当中,这里面的关键行为是“分享”,而这个行为的产生的关键是文章足够好(也就是我们公式里面的利率),另外一个影响复利效应的因素n次方就是执行次数,也就是发布次数。
所以造成复利效应的核心关键就是:足够好的文章 +足够多的发布次数,只要坚持下来,迟早会等到临界点爆发的时候,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就是将“底层思维模型”运用到我工作生活中的例子。
从哪里可以学习到这些模型
芒格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第一靠谱:那些来自硬科学(物理学、数学、化学)和工程学的思维模式是最可靠的思维模型;
第二靠谱:来自生物学/生理学,因为我们毕竟在基因构造方面都是相同的;
第三靠谱:如果你想拥有普世的智慧,心理学是太过重要了;
第四靠谱:人类的智慧——微观经济学、社会学。
总结
你不需要了解全部,这世界上真正有用并且实用的知识,少得可怜,少到你根本不可能错过的地步。
决定你能力的,并不是你的知识量多少,而是你的心智模型高低。
一个人掌握的思维模型越多,他解决问题时能释放的威力就越大。
请坚信一个事:任何事物背后必有道理。
我自己现在只是处于一个初学阶段,这篇文章只是在抛砖引玉,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学习“多元思维模型”,我一直在学习的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