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工作生活
古天乐、刘德华,两大影帝对飙,背后是香港警匪片60年的跌宕起伏

古天乐、刘德华,两大影帝对飙,背后是香港警匪片60年的跌宕起伏

作者: 影视萌 | 来源:发表于2019-07-05 01:14 被阅读0次

    《扫毒2》要来了!

    6年前一部《扫毒》火爆全网,一曲《誓要入刀山》,背后掀起三个男人的相爱相杀。

    而三把手枪干倒全副武装的一大堆反派,又让人秒回那个“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港片黄金时代。

    如今,《扫毒2》已来,萌主还未来得及去看,只能借此先聊聊那些日子香港的警匪片过把瘾。

    港片,最牛逼的有两个类型,一是动作、二是警匪。

    又因为港片一以贯之的跟风风气,所以警匪片往往跟动作片糅杂在一起打包出售。

    上个世纪60年代,港产警匪片初具雏形,那时最火的还是谢贤和曹达华的“神探破案”系列。

    而在70、80年代,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警匪片迎来创作高峰。

    邵氏、吴思远、章国明基本奠定了港产警匪片的独特类型片风格,麦嘉、洪金宝、成龙等人把喜剧、动作和警匪题材融合起来,拓宽了警匪片的表现形式。

    这一时期比较有名的有《最佳拍档》、《警察故事》等等。

    但这个阶段的警匪片总还是在小打小闹,直到1987年林岭东的《龙虎风云》上映。

    周润发、李修贤警匪身份对换,彻底挖开了警匪片的深度和广度,直到这时,警匪片才正式跻身香港电影主流。

    至于昆汀拍出《落水狗》全方位致敬《龙虎风云》的佳话,还是以后的事儿。

    跟其他地区的警匪片比起来,港产警匪片的好,一般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卧底

    1981年,章国明拍摄的《边缘人》首次涉及卧底,6年后,林岭东在《龙虎风云》里把卧底这一题材发扬光大,到90年代之后,港产警匪片没有卧底似乎都拍不下去。

    像是吴宇森的《辣手神探》、李连杰的《给爸爸的信》、成龙的《超级警察》等等,甚至就连周星驰的《逃学威龙》也要拿卧底来做文章。

    你会发现,从没有哪个地区的警匪片这么热衷拍卧底。

    对那些本土影评人来说,他们通常会搬出“这是香港人迷失身份的写照”这种套话来回答。

    这与回归前后同样出现了诸如《我是谁》、《黄飞鸿之西域雄狮》等一大堆失忆题材的电影是一个道理。

    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香港电影人会反复挖掘“卧底”的花样。

    最开始的《龙虎风云》,刻画了卧底身陷随时背叛警匪双方和自己原则的心理煎熬;2002年的《无间道》则侧重于寻找身份认同的坚持;到了2006年的《黑白道》,直接把镜头转向了卧底们“重新做人”后的不适应……

    一点一点越挖越深,如果说全世界哪个地区拍卧底拍的最好,萌主指定要提名香港!

    当然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其实倒没有那么多高深的东西要考虑,看得爽就成!

    而警匪片中卧底戏所带来的强烈的戏剧冲突自然成了电影人讨好观众屡试不爽的武器。

    二、灰色地带

    好莱坞的警匪片,一般都是非黑即白,最常见的套路就是主人公是个能力超强、极有原则、又非常不受人待见的一线警员。

    但在港片里,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首先,因为香港特殊的历史和社会环境,所以“只要有利益,警与匪是可以共存的”。

    最典型的就是90年代麦当雄和刘国昌执导的《跛豪》、《雷洛传》。

    以史诗传记电影的形式,回顾那段灰色岁月,“四大探长”、“九龙城寨”,成了香港天然的灰色题材库。

    而到了70年代廉政公署成立,港片中直白的“灰色史诗”逐渐演变成了类似《廉政公署》的套路化主旋律。

    其次,中华文化中特有的“兄弟情”。

    “兄弟情”,俗称基情,这个大家都能理解,具化到港片中其实就是“义气”,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中国人更重“义气”的民族了。

    所以我们才会为《无间道》系列中的傻强、陈永仁等一大批角色所感动,不只是因为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更为了那份禁忌般的兄弟情。

    也正因此,陈嘉上在《野兽刑警》中借“烂鬼东”(黄秋生饰)的一句“警察也是人哪”,道出了卧底的无尽心酸。

    最后,香港特有的包容性。

    不同于其他地区单纯因为“金钱”的堕落,港片里卧底堕落的原因其实很多。

    像是《知法犯法》中吴彦祖因权和钱走向堕落。

    《伤城》中梁朝伟被仇恨控制。

    《窃听风云》里古天乐、刘青云一伙三人被贪欲所支配,最终走向毁灭。

    三、反套路。

    很少有人去想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年轻时都爱看港片?

    不算上时代因素,其实港片中具有最符合中国人审美情趣的“情感表达”。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喋血双雄》,在结尾时,身为警察的李修贤最终认同了杀手周润发所坚持的江湖道义,为了给他报仇居然将已自首的成奎安击毙!

    这在好莱坞的剧本里是完全不敢这么写的,因为太反套路、太忽略人物情感和现实因素了,简单说就是不真实。

    但观众其实是最喜欢这种“不真实”的,在极写意的感染下,把故事推向高潮,哪怕逻辑上不能自洽,也要给观众最大的情感体验。

    这是基于观众情感的通俗化表达,在影片的整体审美取舍上,港片还有另外一种反套路。

    比如银河映像的《非常突然》,直到结尾前,仍是宣扬团队精神,着力刻画警察团队破案过程,但在取得胜利后却直接被另一帮匪徒团灭,这种突然的黑色结局,用充满与现实相悖的反套路,表达了人生无常的宿命、拔高了整部电影的审美水平。

    也许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么多年来港产警匪片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素材库,基本上很难再有更新的套路让人耳目一新。

    在这种情况下,沉下心来拍一部带有当年纯正港味儿的警匪片未尝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扫毒1》,就做到了这一点。

    如今,轮到《扫毒2》接棒,能否再创辉煌,让我们重温当初泛黄的感动?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是影视萌,钟爱港片、老歌、家驹和哥哥,更新不勤,但每一篇我都会认真写,欢迎同样认真阅读的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天乐、刘德华,两大影帝对飙,背后是香港警匪片60年的跌宕起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rj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