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甥女给了一个征文消息,她知道我平日里喜欢这点东西。看到征文内容以后,很快我就浮现出一个人物形象“驼背哥”。
于是我将这个和征文主题大体相符的人物做了一个故事梗概传了出去,两天后得到回复感觉故事梗概挺吸引人的,自信就加了一分。
通过这个故事梗概,我做了扩充叙述,于是一篇小文完工了。这是征文,自然是给大家读的,所以写完以后首先分享给我的爱人,让她读一读感觉,她说她不喜欢读文,我说没问题呀,那就看你能不能读下去,有意见就提,没意见也不要紧。爱人读后给不出啥好评,我也默认了。随后又分享给作协的一位网友和外甥女,大概她们都忙的缘故,文件就先传过去了,过后她们一定会给我答复。
文章分享给更多的人读,自然会发现更多的问题。当我把小文传给女儿的时候,读后她给我的评价是有好多地方读不通顺,这就是问题的所在,如果文章读不通顺,那就是一大毛病。同时她这个年龄反映出对一种时代现象的不理解,那就是文中我提及到五十岁左右的人能理解的“换亲”这一时代的现象。这很容易理解,所以说,这又是文章的一个问题。同时她又给提出了一些小的瑕疵,这足够了。
好文章需要慢慢地打磨,只有多次反复地阅读更改,文章才能更趋向合理。如果让更多的人来读,那么问题不就发现的更多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