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到处都是“古镇”,为何有点千篇一律?

到处都是“古镇”,为何有点千篇一律?

作者: 石塘叟 | 来源:发表于2017-11-27 13:58 被阅读0次

    这些年,浏览了中国大地上众多的古镇,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恢复保护的名义下重建的。纵观这些标榜着“始建于”各种不同朝代的“古镇”,形成在不同人文区域的“古镇”,作用于不同的政治,文化和商旅需要的“古镇”,怎么让人有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而没有兴趣再去多看呢?

    首先,时下招揽游客的不少古镇,缺乏历史的沧桑感。倒不是因为古镇无法追溯它的历史渊源,缺少历史上出现过的名人或者典故,而是“古镇”本身都是在某几年内由某一“著名建筑设计院所”规划设计,由某一“古典园林建筑公司”承建的。

    学英语时,有句有名的谚语"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理,从历史的前后方向上来说,古镇也不是一天形成的,它是在始至今的漫长历史年代中形成的。因此,它的街巷形式和院落建筑应该能够保存着古镇发展和演变的历史痕迹。假如只是让一个所谓的权威建筑设计院来承担全部的规划设计,就好像百花园里只有一种花,哪怕是国色天香,也不是百花争妍。现在的不少“古镇” ,恰恰是一个只有一种花的花园,到处仅有一个模式,各地都只是同样的风格。

    第二, 再从某一古镇的横向来说,古镇形成留下来的建筑,不外乎是由驻在古镇的商贾大户,达官贵人和耕读世家的院落和为宗族,宗教神明所用的庙宇禅院。这些建筑又各有各的功能特色,且因 不同的 建筑的设计师父,不同的建造的工匠和使用的不同的建筑材料会有各种不同的流派之差异。有时,院落的主人也会参与设计,以展示他所特有的创作表现。

    而现在的古镇,每一个独自成体系的镇子,无论是墙的格调,大门的形式,甚至连木作的结构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既没有各个不同层次经济成分的区分,也没有士农工商各个阶级的区别。过去是管窥蠡测,唯恐观其一点不及其余,现在则是只有大同,不见了小异,看了一个院子,其它院子都是一样的。

    第三,工匠的单一结构也是常见的缺陷。几乎我看到的复建过的古建筑都是一种模式,安徽的古镇有马头墙,这是地域特色。可是江苏的古镇有马头墙,贵州的古镇也有马头墙, 甚至连挑檐的结构都是一样的。 就有点奇怪了。

    有些特殊的技艺失传了,有些技艺仅仅只有几个人会。于是,物以稀为贵,造价就很贵,古镇修复,花不起那个钱。 这样,造假的技艺就比比皆是。没有木头就用混凝土,外面涂上伪装,还真的有几分相像。再加上那些东拼西凑的商铺,更是毫无特色可言。比如,那个XXX木锤糖,除了地名不同,其余都是一样的。

    综上所述,中国的古镇是在漫长的历史人文条件下形成的,就像一棵大树,从纵向来讲每个古镇都有着它特有的历史文化的年轮,有的年轮阔一点,有的年轮窄一些。它们的形成不是某一个朝代的政权规划产生的,取决于当时的文化,商业和军事的需要。从横向来说,每一个古镇的不同街巷,院落都是相对独立的,就像大树的年轮截面,有的地方致密一些,有的地方就显得稀疏,这是由建设院落,街巷的主人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和价值取向来决定的。而不是现在的复建工程,由政府一次投资,权威一次设计,专业施工队伍一次建设施工来完成的。再加上由投资方指定管理部门的招商行为,租赁出那些不同名号的院落或者房屋。有点像是变态的Shopping mall。

    由此,今后再去看“古镇”,一定要先搞清楚是修建还是复建的,是有原住居民的还是全部都变成商铺的。是始建于某某年代,还是某某年代的历史遗存。再也没有必要一听说是“古镇”就前往“猎”那些千篇一律的“奇”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到处都是“古镇”,为何有点千篇一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xd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