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连岳在公众号更新了文章《孩子跟谁姓?去谁家过年?》看到因为过年回谁家,孩子跟谁姓而要离婚的两个人,加之下午跟一位即将离开苏州去外地工作的朋友聊天时聊到父母催婚的事(他是90年)。突然想到人生自由四个字。
这里的人生自由包括但不限于选择婚姻另一半的自由,选择工作/事业的自由,教育自己孩子的自由。
在中国限制或干涉这三类自由的人往往是父母,常见套路是以爱为名进行道德绑架,以"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就是这样把你姐妹几个养大的"等所谓古话试图干涉子女婚姻、事业、教育下一代等。
不用我举例,相信你身边有不少活生生的案例(欢迎留言分享)。
不少父母的逻辑是我养你,你就得听我的,你早很多婚生子,我就安心了/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子女的婚姻大事在他们看来就是完成任务,不管是跟谁结婚,甚至不关心是否幸福,只要你在期望的年龄段结婚就行,别一把年纪还不结婚,让他们在邻居面前抬不起头。
很多人在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的威逼利诱下选择妥协,我觉得很可惜,因为不管是婚姻还是事业,都是伴随自己终身的,理应遵循"谁承担后果谁做决策"的原则。
特别是婚姻,选择怎样的另一半跟自己渡过余生,这不仅影响到未来的事业发展(自己如果想创业,另一半是否会支持)、孩子的教育(更偏向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还是乖孩子)等甚至会影响到人生走向。
刚毕业没多久,已经遇到父母试图对事业和未来婚姻进行干涉,我从毕业开始做保险并坚持一年多,父母始终无法理解一个研究生毕业去做保险,期间每次打电话都让我重新找工作,甚至表达对我很失望(这很受伤,但我清楚这是自己在争取掌控自己人生的权利所必须承担的)。
直到我碰到自己喜欢的区块链并进入这个行业工作,才算不念叨工作了,立马转向想说服我回老家县城找个人嫁了,理由是离家近,还能过得不错。相信很多朋友也遇到类似的情况,我有时会想,其实很多父母挺自私的,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希望把子女绑在自己周围,去填补他们内心的空缺(大多数中国父母都是为子女而活,却从来没有自己的生活,这句话挺容易招人做"感恩教育"的)。当然这不怪他们,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文化"。
记得一位老师说,30岁之后我们有义务教育自己的父母,让他们跟上这个时代的发展。我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父母应该改变传统的思维,不去干预子女的人生。
我个人认为父母于子女,有建议与分享人生经历的权利,断然没有干涉子女人生的权利。因此,面对老爸老妈的威逼利诱,我的态度很坚决。如果尊重我的想法,就和睦相处,如若不然,只能减少来往避免冲突,当然物质上该满足他们的需求还是要满足。
除了前面说的三种自由,还有精神自由,就是不被原生家庭所影响,不少生长在父亲强势、母亲弱势家庭的孩子在自己长大时也会受父母关系的影响,在自己的婚姻中也变得强势,不尊重另一半的感受;家暴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人后大概率也会家暴等等,在我们识别出原生家庭的这些影响后,要尽可能的去突破,最终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回到主题,为了人生自由你愿意付出什么?
于我而言,我愿意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跟父母沟通,但我会捍卫自己的人生自由(婚姻自由,事业自由,教育孩子的自由,精神自由等)不被剥夺。
------------------华丽丽的分割线--------------------
2018/2/8补充
今天是腊月23,祭炤神,也是公司放假的倒数第二天,渐渐身边朋友会聊起回家的打算,腊八节的时候我就作出决定今年不回家过年了,具体原因也说不上来。
买不到票,嫌车上太挤,没挣到钱不好意思回去,想尝试一个人过年,想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等等,谈不上哪个比重更大。
但当朋友问到"你不想你爸妈吗?","一个人过除夕不觉得孤独吗?","十多天的假期你一个人在这里做什么?","你是要出去玩吗?"等等问题时,我感受到有一些压力,特别是第一个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崇尚孝道的文化中,如果我回答"想",就要解释为什么十多天假期不回去,如果回答"不想",要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这样倒是让我清晰的看到自己在"应该现在多陪陪父母",还是"现在努力提高自己,有更好的物质基础可以有条件把父母接在身边,换取更长久的陪伴"之间做出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