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或许已经有不少朋友注意到,最迟从2023年年初起,我对外提及 TBtools 时,或者在文稿中笔及 TBtools 时,用的都是「生物软件」,而不是「生信软件」。这个说法的变化,不仅仅是一个文字的变化,更多的认知的变化,我个人思考的变化,以及对 TBtools 开发定位的变化。
如果说的不好听一点,那么就是尽管 TBtools 已经有超过30万用户,而我们才刚刚找准定位,回归初心。
随意写写
长假最后一天,吴总带娃在儿童游乐园。我则在上下楼层找了一圈,找到一家距离近,可以给笔记本充电的奶茶店,索性就坐下来,准备发呆,或者开始今天的工作。
总的来说,长假中~5天,陈及时发烧后,基本也就没闲着,在家看娃。好在小伙子身体不错,恢复得很快,于是今天才能来游乐园(与两个姐姐一起)。
干着活,想起了一直想写,但是没写的一个思考片段,大体如题。
我的思考
早前,TBtools-I(版本1,2020年发表)对外说明和推介的时候,我会「大言不惭」地说,写的是一个生信小工具,有些人会说 TBtools 是一个生信软件。但慢慢地,我开始觉得这不太对。尤其是版本1 发表后,这两三年不时在软件上思考。
如果是 TBtools 是一个生信软件,那么似乎并没有太多做做生信的朋友在使用这个软件,尽管我必须说明的是,TBtools主要用于分析一些生物大数据。所以,其实他一样下去,应该是一个生信软件。
但细究下去,他似乎不是一个生信软件。我们很多时候一说到生信软件,会说这个软件可以做这个分析,做那个分析。但是你很难说 TBtools 能做什么分析,他毕竟是一个综合性软件,这个可以分析,那个可以分析,说不出来他能分析啥,但是似乎又啥都能干。是这样吗?显然不是。他能干的很多,但是他能干的事情又很少。听起来自相矛盾,其实不然。这主要看,到底谁来做评判?
如果是一个专门做生信开发的人来看,那么TBtools用的功能可能很少,当然我必须说,TBtools 有很多我们自己开发的算法和逻辑,也是非常优秀,这样来看,他并不是一个生信软件,而且肯定不是;如果是一个主要走生信数据分析,或者我们应该说,是做生信应用研究的,那么 TBtools 其实确实可以说是一款生信软件,因为他的功能挺全面,可以做不少分析,常常市面上可能并没有表现得更稳健的(注意到,更稳健的意思是对输入数据格式的要求没那么严格,但是结果是准确的,尽管运行速度不是最快的);如果是一个几乎完全是湿实验背景的人来评价,那么TBtools或许确实应该是一款生信软件,他能做很多看起来就是生信数据分析的工作。
所以,到底TBtools是不是一个生信软件?不是。
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
写到此处,我想起来与 TopEdit 创始人张宁博士聊到其企业发展方向时,谈到了定位与规划。此刻深有感触,定位不是一开始就定位的,而是走到一定的阶段,归纳总结,从众多方向中选择一个认为对的方向,然后定下来。或许应该说,这是一场「豪赌」,输赢自然未知。至于 TBtools,重新再捋一捋:
- 开发者本身是湿实验出身,逻辑上最能理解,且能够理解的是湿实验的需求;
- 主要用户群体是湿实验科研人员,所以需要去解决一些湿实验工作者的需求。
锚定湿实验,TBtools 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生信」软件,因为本身功能就极少有做海量计算的。相似的,绝大多数 TBtools 的功能是针对植物学科研来开发的,所以本质上 TBtools 具有的是植物的基因。与「生信软件」不同,我们会发现,TBtools 与诸如大伙熟悉的常常被绿化的软件,BioEdit,DNAman,DNAstar 等等更像是一类,这些软件,一般我们会叫他们「生物软件」。而 TBtools 唯一不同,那就是解决另外的没有被注意到的生物学科研需求。
所以,从当前情况和发展方向来说,TBtools 是一个生物软件。
写在最后
身体和思考,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与各位共勉~ 此外,TBtools-II 正式发表,TBtools-I 也就正式退居幕后。我相信已经超过一半的朋友使用的是 TBtools-II。至于更好地了解 TBtools-II,尤其是插件模式和插件生态。大伙可以关注我们近期发表在 Molecular Plant 上 TBtools-II 的论文。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18391/3c3ad756762a10b7.png)
PS:如果仍然使用TBtools-I,请引用 TBtools-I 的论文;如果使用的是 TBtools-II,则引用 TBtools-II 的论文,如下。当然我推荐使用 TBtools-II。
https://www.cell.com/molecular-plant/fulltext/S1674-2052(23)0028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