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他是鲁国人,年纪只比孔子小九岁。在孔子的学生中,个性最鲜明,最勇于负责任的就是子路。而受批评比较多的也是子路。
子路年轻的时候是位典型的不良少年,可是就这样一个人便成为了孔子的学生,有一天,孔子在街头看见一个年轻人在街上闲逛,不知怎么的,孔子就主动的过来向前跟子路对话。经过一番对话后,子路便神奇地成为了孔子的弟子,开启了一段饱受批评却又成充满成就感的神奇的旅程。
子路拜师以后,对于孔子来说,有时候也挺烦恼的,天子路根本就不会弹乐器,也不会什么文艺艺术一类的,他只会武术。比如有一天,子路便被孔子批评了一番,有一天只是在弹乐器,而孔子便说子路弹出来的这种。声音怎么会出现在我的门下呢?这些话很明显是在说子路弹琴的声音不太好听,刚进门便保受打击,其他人在这时候一般都是没有勇气了,可是子路仍然像以往一样自信,果敢。
孔子成让他们各自说一下自己的志向,子路每一次都是第一个说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年纪最大,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不喜欢绕圈子和他有话就说的直性子。他说,车,马,衣服棉袍与朋友一起用,又坏了也没有遗憾。孔子听了以后,便称赞他说,一个人如果可以像子路一样不嫉妒,也不贪求,该多好呀!自信的子路听了以后天天念叨这一句话。
还有一次,孔子说,如果我的理想没有实行,便打算乘着船的海外去。但是在那时候,在3000弟子中可以跟随我的也只有子路吧。孔子讲完以后,子路的高兴的不得了,一般人的得意,会在心里藏着,不会让人看,不想让人知道他比较骄傲。可是子路并没有,他喜形于色,孔子看见子路这么高兴,并马上敲响了警钟,说刚才说的都是心中的一个感叹,不能当真。
子路非常直率,什么话都敢讲,在孔子的学生里面最敢给孔子摆脸色,最敢对孔子生气,甚至敢跟孔子吵架的人也只有子路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般人都论语,都对子路的印象非常深,因为他总能第一个把情绪直接的表达出来,从不拐弯抹角。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孔子见南子的这段故事,南子是卫国国君的夫人,她名声不太好,太过于风流。孔子周游列国到卫国的时候,南子想见一见孔子,想和他谈一谈,但是子路极力反对,说南子名声不好,老师最好不要去,要不然应该会被利用。可是孔子并不听,非去不可,毕竟人家是国君的夫人,按照礼数来请以孔子作为一个过客,不去则有失礼仪。孔子又是极重礼仪的,所以孔子就去了。结果真按子路所说的,孔子便被利用了,这个卫灵公的夫人邀请孔子出游,自己坐在前面的车子上,让孔子坐在后面的车子上跟她一起游行卫国的每个街区。想让其他人都知道,国际城最有名的学者孔子也支持她。子路光提提建议还不罢休,等孔子回去以后,子路边非常不高兴,说,老师,你看我说的准吧,你果然被利用了。而面对子路,孔子也为自己辩解,可见子路这样的学生可以随时为孔子提供意见,对孔子来说就像好朋友一样。
在论语当中还记载了几次子路对老师直言抗议。会发现子路每次说的话都是正确的,也都是那个最正义的。子路反对孔子见南子,不仅仅是因为怕孔子被利用,而是因为南子名声不好。还有一次是一个人反叛,那个人邀请孔子去他们那边做谋臣。孔子已经很久没有被用过了,所以马上同意了,可是子路却坚决不同意,说,邀请孔子的那个人是一个反叛了的贼臣,孔子怎么能够去贼臣那里当谋臣呢?
所以我们跟子路要学习的是他身上的率真,勇敢与正义,而这是因为这三个特点让他成为了在孔子众多学生中那个性格最鲜明,表现最亮眼的那一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