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社会学思想论文
姓名:王艺颖
学号:20136002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合作)一班
分析大学生日常消费,提倡绿色消费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极其不合理性,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消费现状,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促使学校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以便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
什么是绿色消费。绿色,是充满希望的颜色,它代表生命,代表健康和活力,代表人类生活与大自然的和谐,有益于身体健康,环境优美。所谓绿色消费,就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绿色消费,不仅是从生态上来说,消费绿色产品、原生态产品,对人身体有益的产品,还要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为长远发展做好准备,同时还要符合环境保护标准。
一、绿色消费是当代消费发展的大趋势
1.绿色消费的产生
绿色消费的产生,要从人类经济发展的问题谈起。人类的经济的发展,本质上就是与地球大自然系统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类不断地从自然取得物质资料,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尔后又不断将废物排放到自然,经过自然的“净化”作用,重新转化为自然物质
2.绿色消费正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新时尚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第一届世界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这是实现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蓝图。《21世纪议程》提出了一项全面的行动纲领,要求在全球、国家和地方三级以统一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处理环境发展问题。会议还发布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具体界定国家权利和义务的原则。联合国环境署在1994年发表了《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对可持续消费作了如下界定:“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要。”可见,绿色消费已经包含在可持续消费的范畴之内了。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和不合理性
由于学校所在的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一,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需要也不一样,而在动态上呈逐年递增趋势。
呼吁当代大学生争当绿色消费行为的时代先锋。大力向大学生普及绿色消费观念,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观念的培养,使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
多数大学生消费水平较为合理。近70%的大学生月消费水平在500元~1000元之间,在当今的校园生活条件和物价水平条件下,500元~1000元是可以支付正常的生活开销和购买适当的学习用具或材料的,月消费水平500元~1000元是比较现实与合理的。调查中也发现有些大学生月消费不超过400元,生活比较拮据,但也有月生活费消耗4000元以上的大学生,有约2%的大学生过着这种与大学生身份不相适的奢侈生活。然而,总体上现在绝大多数大学生消费普遍还是比较理性、合理的,有一定的自律性。即理性消费是主流,盲目消费是支流。 追求时尚的消费方式
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从调查结果可以知道,54.17%的大学生曾经通过互联网购物的经历,有10.42%的大学生经常网上购物,他们认为网上购物不仅方便而且便宜,所以比较喜欢网上购物;有31.94%的大学生称“没去过但想尝试”网上购物。淘宝网、卓越亚马逊、当当网等网上商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新的购物场所。对新新时尚的追求,追求便利快捷的网上购物方式,是大学生消费方式新动向。 旅游消费日趋增温
同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大学生相比较,现在的大学生大都喜欢走出校园,出行旅游,融入大自然,开拓眼界,享受生活。据调查,有近80%的大学生都有外出旅游的热情和愿望,相对于上班族,大学生有更多充裕的可支配时间,“欣赏大好河山”、“增加阅历”、“锻炼自己的生存适应能力”等等都成为大学生旅游的多重目标。不过,由于大学生本身属于无收入人群,过多的旅行费用会成为大学生的经济负担,所以大多数大学生的旅游开支处于每学期100元~300元,旅行的方式也多为短途的“自助”游。 数码电子产品消费普遍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里,数码电子产品更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调查发现,82.57%的大学生拥有三件及以上的如手机、MP3、CD机、电脑、数码相机等的电子产品。其中,手机已基本成为大学生的必备品。而手机消费则成为数码电子产品消费的重中之重。据调查统计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后更换过手机,接近10%的大学生换过两部以上的手机。 通信消费相对较高
由手机热引发的则是一股通信热,大学生的话费开始逐步攀高。发短信聊天,成为校园里流行的联络感情的方式。大三、大四的学生找实习和工作,手机更是不可或缺。手机的使用,的确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方便之处。但各种各样的短信娱乐套餐,GPS上网,便利之余也造成了部分大学生的不理性消费,据调查,有10%以上的大学生月手机话费达到一百元以上,但大部分大学生手机消费在月50元以下。
校外培训成为重要的开支项目。随着高校的扩招造成的就业竞争压力增大以及留学热的持续升温,为了通过学业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出国留学的各类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课外辅导班是必不可少的。之类的语言学校俨然成为大学生的第二堂。调查中有33.3%的大学生参加过课外培训班。并且,现在各类考试的报名费用都不菲,动辄上百乃至上千元. 而为了准备考试过关而花费的前期投资,更是超过考试本身的数倍。当问道“您平均每学期课外培训班的花费”时,有87.5%的大学生花费在200元~1500元之间,其中,300元~500元居多,更有2.5%的大学生每学期课外学习费用达到了2500元以上。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普遍大学生甘心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以增加职场竞争中的筹码。
城乡大学生消费有较大差异。大学生的消费与家庭城乡背景有很强的相关性。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消费水平、消费观念和生活自立意识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从消费水平上看,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却大多数月消费额在500元以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月消费主要集中于500元~1000元。而且,来自农村和乡镇的学生中,几乎上没有月消费超过1000元的。大学生在对生活档次的追求上呈现较明显的城乡差异。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开始追求有一定档次标准的生活,在“以经济为主”的基础上,开始考虑提高生活的质量。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以经济节约为主,朴实的生活,能省则省。
在消费意识观念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镇的在消费意识上更为成熟,更懂得节约。在调查“花钱时,首先想到的问题”时,63%的农村大学生想到的是“能省则省”,但在来自城市和乡镇的大学生中,回答能省则省的刚超过30%,仅占农村大学生比例的一半。而且,城市大学生还表现出在花钱时过于粗心大意,缺乏自身规划与节省。
就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而言,也存在着农村城市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当问及“您是否愿意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供给自己的生活消费”时,接近96%的农村大学生表示“比较愿意或者非常愿意”,可见,农村大学生希望能够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的意识是比较强烈的,心智上较成熟,愿意为父母家庭减轻负担。而城市大学生这一比例仅为60%。而且还有10%的城市大学生表示“不愿意”勤工俭学,农村大学生中就没有表示“不愿意”的情况。城市大学生较农村大学生独立性差,生活严重依赖于父母,自主性不够强,缺乏主观能动性。在校园里,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往往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
加强对大学生勤俭节约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绿色消费观。加强对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提升,提倡理性消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