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种现象貌似普遍存在,但我们不能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而否定“道理” 的价值。
有很多人和别人一样天天去上学,读一样的课本,坐在一样的教室里, 听一样的老师讲课,
学习成绩却各不相同,
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人根本
就学不好甚至学不会——这有没有简单的解释呢?
解释真的很简解释真的很简单——大多数人不好好做作业啊!
你在发懒,你在抄袭别人的作业,没有亲自做作业实践啊!。
那又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的的确确也“挣扎”过,
却最终和那些没有“挣扎”过的人有一样的悲剧下场呢?
解释依然很简单—“挣扎”得不够。
任何道理都和我们平日里使用的任何“工具”一样,
要在大量使用之后才能进入“熟练”阶段,
而后才能“运用自如”。
所谓“挣扎”,无非是
把自己起初并不熟悉的“工具”(即,那些道理),
通过反复运用、反复琢磨、反复调整,
变成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的工具。
你一定见过那些工具运用不熟练的人,
他们看上去很笨拙,
做每个动作都像在挣扎
—若那人受不了自己的笨拙,
在中途就放弃了,那这个工具自然也就练不成,
沦为废物了。
市场经济保护个人私有财产,真的会造成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吗?
事实上,在有完善的法律保护个人财产的社会里,不可能有严重的贫富分化或贫富悬殊。
因为在这样的社会里,靠损害他人人获得收入的途径基本被法律所杜绝,人们主要是通过利他——为社会创造财富——来获得收入。
因运气(无论是靠买彩票还是靠刚好生于有钱人家里)
而获得收入的情况在统计学上属随机的概率因素,对整体的影响既不大,也互相抵消。
而又因为一个社会里,
个人的才能呈正态分布,则他们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也呈正态分布,
其收入水平自然也是呈正态分布,
不会是两极分化场经济下会有贫富分化,并不会极端严重到“贫富悬殊”的地步。
凡是贫富分化到严重程度堪称“贫富悬殊”的,其实都是“伪市场经济”的结果,
根本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
私有财产要得到进一步的保护才有利于社会财富增加,人民收入才会进一步提高。
我一向认为,想明白的人都有很强的执行力,执行力这个东西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只是“想明白”这个动作的自然结果。
而一切的“半途而废”,最合理的科学解释也是最朴素的解释:
重复与应用的次数不够,内化过程没有完成,大脑皮层沟回构建失败,
应该建立的神经元间的联结不够强乃至于断掉,回到了原本没有联结的状态……
如果你是个初入职场的人,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资本”去投资,那怎么办?
在你的个人成长上,如何做到真正有成长率?
并且保持成长率?甚至逐步抬高成长率?
请允许我再给你一个“沉重的打击”(相信我,打打更健康!)
多维竞争力。
于是,方法论就明确得一塌糊涂:
1. 学习学习再学习
2. 学习更多技能,每次跨界,都是给自己拓展一个新的维度 。
3. 长期持续,重复重复。
在所谓“创业”这件事儿上:
成长率 > 成长 > 赚钱 > 谋生……
然后,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
“自然而然”地构通
往财富自由之路的路径,起码有两个:
1. 自己做出一个有长期成长(或长期成长率)的公司
2. 用自己的钱投资那些已经证明自己有长期成长(或长期成长率)的公司……
而第二条路径又分两个层次:
1. 在那些有长期成长(或者长期成长率)的公司股票尚未公开流通之时投资(比如天使投资、风险投资、
PE 等等就在做这样的事情),此为所谓的“一级市场”;
2. 在那些有长期成长(或者长期成长率)的公司股票公开流通之后投资,此为所谓的“二级市场”,
去买好公司的股票。
对普通人来说,这可能是更接地气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