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P2P行业迎来不少政策利好,要说最强劲的利好是最近刷屏的一篇文章《盛松成:P2P不会消亡,将合规健康发展》。
为什么说这篇看上去平平无奇的文章是最强利好呢?因为这个作者大有来头。
盛松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参事。此外,盛松成还是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统计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
央行在我们国家金融系统的地位,相信大家都懂的。
在P2P行业万马齐喑的时刻,盛松成这篇文章的出现,很显然有出面喊话和释放信号的意味。
从标题“不会消亡”、“合规健康发展”就可以感受到,监管层面对于P2P的未来持相当肯定的态度。
除了文章作者的分量和标题导向,这篇文章的内容同样值得深究。
1、P2P成绩有目共睹
首先,盛松成在文章中肯定了P2P这么多年的成绩,在如今P2P人人喊打的形势下,这一表态尤其可贵。
文章认为,P2P行业所推动的普惠金融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一是满足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二是推动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促进了内需。并列举数据说明:
借贷:累计满足了约2500万借款人、7.2万亿元左右的资金需求(不包含线下理财平台)。
理财:为4000多万投资人(按各家平台投资人累计,数据包含重复计算的投资人)赚取投资收益4000多亿元(不包括待收利息、活动奖励、返利所得)。
企业融资:企业从P2P平台获得的短期贷款在2016年翻倍达到8000亿元。
内需:2017年P2P平台的消费金融贷款规模在4000亿元左右,是2016年的四倍多,满足700多万人的消费需求。
2、理性看待暴雷潮
文章承认当前P2P平台问题确实很多,但不应将其“妖魔化”。除了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P2P频频“爆雷”也有市场的客观原因。
近期市场资金紧张在某种程度上可谓压在P2P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恐慌情绪引发的挤兑,甚至借款企业恶意逃债,加剧了风险传染和扩散。
面对P2P行业的信任危机,文章认为:
恢复市场信心十分重要。建议一方面可以根据《网贷合规问题检查清单》中的108条规定,加快检查P2P平台,允许合规平台予以备案。另一方面,通过行业协会与平台间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行业自律机制,支持合规经营的龙头企业继续发展,实现行业存量盘整过程中平台的合理整合、重组和淘汰。
8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主任刘鹤主持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专题会议。
这个会议同样不简单。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金稳委)是去年才新成立的,在国家级别的监管机构上,要高于银保监会甚至是央行。
金稳委主任可是国务院副总理、中财办主任刘鹤,央行行长只是副主任。
在这样高级别的会议上,只讨论了两个议题,而首要议题就是化解网贷行业风险,可见高层是多么重视网贷行业的发展。
会议指出,做好网贷风险应对工作,要抓紧研究制定必要的标准,加快互联网金融长效监管机制建设。
长效监管机制建设,短短几个字足以表达监管的态度和方向。
正如盛松成在文中所说:
从目前已发布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对于P2P的态度已较为明朗,即对P2P行业实行“良性引导”,而非 “一刀切关停”。
可以说自上而下,对于P2P的未来发展还是持肯定态度。
3、P2P的优势如何转化为投资人的优势
在这篇文章中,盛松成提到P2P的优势在于信息中介。
文章认为P2P诞生之初便是依靠着科技赋能,扮演起信息中介的角色,这恰恰是P2P网贷平台的优势。
利用大数据和网络平台,P2P有助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由此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
随着资管新规落地,P2P行业或将迎来其回归信息中介的发展契机。因为打破刚性兑付逐渐使投资者习惯于无刚兑的投资,也促使投资者的收益与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重“匹配”而轻“保底”,将凸显信息中介职能的重要性,引导P2P回归信息中介的本源。
之前就有分析称,照最近一系列的举措来看,平台要想继续运营,接入信息披露和产品登记系统就必不可少。
只有接入信息披露和产品登记系统才能让投资人随时随刻的看到平台动态变化,能够可观正确的去判断自己的投资策略,对自己的投资资金进行合理的把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