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起来日更。最近对“没福硬享,没苦硬吃”这个话题有些感触。
同事某君,女,育有两女一男,生活的酸甜苦辣说是都尝遍了,养育三个娃不容易,从罚款到代课,再转正。为了三个娃,可以说掏心掏肺,任劳任怨。
大女儿如愿以偿,自幼读书很好,考上名校,毕业后在区一中(重点中学)任教。原以为子女陆陆续续毕业,生活会苦尽甘来,越来越好。没想到的是依然犯愁,说每个年龄段都有属于那个年龄段的苦。想想也是,孩子小,要喂奶,换尿裤什么的,没日没夜,累死人。孩子大了,又怕成长得不好,读书跟不上,等到读书有成,又烦恼婚姻之事,这不,在“女大当嫁,男大当婚”的最佳时机,都单着不结婚。大女儿到了区一中任教不但不感恩老母亲的付出。反而一路发着牢骚:看看人家同学,一毕业父母送房子一套,买豪车一辆……我在单位感觉自己像个傻子!说到结婚的事,也是有理由,说如果结婚后生活质量没有单身好,为什么要摊这份浑水?还给同事洗脑说:低质量的婚姻,不如高质量的单身。说得头头是道,老母亲只好作罢!
再说,现在不结婚也可以生孩子。国家为了让结婚不麻烦,已经规定不用户口本也可以办理结婚证了,年轻人再也不用偷偷摸摸拿家里的户口本了。即使这样,大多数年轻人还是对结婚没啥兴趣,结婚率又创新低。年轻人大多数都怕担负责任,毕竟比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还是舒坦些。
同事每当说起这事,就感触颇深,感慨颇多。个人一直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年轻人没福硬享已经是常态。今天听到一个老同学,他老父亲在花甲之年还在给他还高利贷,听说借了一千多万,我靠,比我的步数还多。辛辛苦苦跑步捐步数,在11号也才累计了1000万步,折合人民币捐款也才突破750元。积少成多,老一辈是可以接受的。年轻人也不然,高不成低不就,工作也是是不是就想炒老板。
又说回同事某君,二女儿没有大女儿厉害,读的一般专科院校,毕业后已经挤不进千军万马的就业独木桥。骑驴找马,边做边找。小儿子也是一般专科线,毕业出来几年换工作几份不止。由于没有同学的好机遇,也是暂时找份工作养家糊口,不,应该是糊口。老妈催着他结婚,他就给老妈讲他同学结婚两年,一年生一个孩子,然后两公婆离婚一人分一个孩子的真实案例,吓得他老母亲无语,接着也不提结婚的事了。
我想,如果他们都结婚,父母会不会又操心起生几个娃,有没有男娃,毕竟在这边还是想生男娃,给人一种后继有人的感觉。如果生了男娃,会不会又担心其他,操心其他?!
想起二伯,只有二堂哥一个儿子,同住一个小区不同栋,每天都会去“巡逻”。二堂哥则表示压力山大,感觉老父亲要质问、训斥他什么似的,总跟我们说能不能跟二伯说说心声……又想起俺爸,有时候也念念叨叨,幸好我们两兄弟能“轮岗”,这样不会跟二堂哥那么烦!又想起朋友说的,你们有父亲念叨应该开心,因为朋友父亲早已去世!
父母爱子女,甚至超过爱自己。多些理解,多些感恩,让生活更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