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语文教学‖听黄厚江《背影》有感

语文教学‖听黄厚江《背影》有感

作者: 棒棒糖小菊子 | 来源:发表于2022-02-18 23:23 被阅读0次

    本文包括:

    *课堂实录

    *听课感受

    01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这是一篇感动了几代人的散文,最感动你的句子是?

    生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父亲自己难过,却又安慰我。

    生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

    师:大家不仅读出了感动,而且有丰富的理解和体会。课文凡是感动我们的句子,都和什么有关?

    都聚焦到背影上。(板书:背影)

    二、“背影”形象分析

    师:朱自清父亲的背影是什么样子?大家描述一下。

    没人举手。师:大家预习还有问题,读了这样的好文章,一定记住难以忘记并且不能忘记的句子。

    生3:“父亲是一个胖子……”看出动作费力。

    生4:“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师:记住这个背影

    师:课文中有一个插图,你认为好不好?如果要配一段文字,你认为用文中哪一段文字好?

    生:第六段。

    师:全要吗?“我说道:‘爸爸,你走吧!’,要吗?”

    生:不要。截取“”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我的眼泪很快的流下来了。”(出现幻灯片:插图+文字)

    从描述背影的句子中体会父爱、“我”的感动。

    师:我读一下,大家觉得哪些描写、哪些词语最能看出父亲的爱?哪些词语最能表现我对父亲爱的感动,用笔圈出来。

    生:努力。

    师:“努力”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身材肥胖,过月台不容易。

    生:“尚不”。“蹒跚”看出父亲身体的劳累,积累的体病。

    师:插图表现出来了吗?没有

    师:哪一个词和“努力”相呼应?——“不容易”

    三、父子关系分析

    师:一般写父爱,母爱,最容易从眼睛入手写,大家同意吧?为什么朱自清要写背影?大家要想,假如不这样写,会怎么写呢?这涉及到朱自清和他父亲的关系。

    幻灯片:背景材料

    哪位同学能看出这些复杂信息中与本文联系的三条?没看到不要紧,再想。

    生:父亲失业,家庭困顿;1925年,父亲给儿子写信;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结束。

    师:你能不能把这些信息和文章结合一下,看看朱自清和他父亲关系怎样

    (一)矛盾

    生:关系不好,有矛盾。有距离。

    师: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生:7段,“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

    生:5段,“我心里暗笑他的迂”。师:对父亲做法的不认可。

    生:5段,“唉,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是反话。师:自以为聪明,背后是:认为父亲有点迂、有点蠢。

    生:1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师:客观上还是主观上?哦,是不想见。

    生:6段,“我赶紧拭完了泪,怕他看见”。师:学生的感受能力很强

    生:“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师:关注这些句子:“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一天的时间,奶奶去世,父亲失业,自己有心情逛吗?

    说明不想和父亲待在一起。

    生:“我再三劝他不必去。”“爸爸,你走吧!”

    师:总而言之,他不愿待在爸爸身边,也不愿爸爸待在他身边。父子间的距离蛮大的,

    (二)消除

    但后来父子之间的矛盾关系有没有消除?心灵之间的距离有没有走近?走近了。哪个主动走进的?——父亲。从哪里看出了?

    生:“我买几个橘子去,你不要走动。”师:想多待在儿子身边。

    生:“本已说定不送我,再三嘱咐茶房,终于不放心,……决定自己送我”师:父亲先要送,又不送,最后还是送,这里面有变化和矛盾,读书一定注意文章中有变化和矛盾的地方,写文章一定写出变化和矛盾的地方。

    师:这里是不是父亲示爱的最主要的地方呢?不是,哪里是?

    生:“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

    师:信。信很重要,没有这封信就不会有这篇文章,但这封信有很多错误,你能找到吗?

    生:“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身体平安和大去之期不远,相矛盾。

    师:你认为身体平安,大去之期不远,哪一个是假的?

    生:身体平安是假的。

    女生:大去之期不远,是假的。

    师:你同意谁的看法?女生?依据?

    生:赞同女生,因为父亲写信是1925年,1945年去世的,父亲说谎啦。

    师:真会读书。

    师:那个年代父亲爱的表达和现代不一样,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达到了。)从哪里看到朱自清理解爸爸了?

    生:“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师:和开头哪一句有联系?

    生:“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师:对,这是一个情感的升华。

    生:“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我没有理解父亲的悔恨之心、伤心之泪。

    师:泪光中看到了作者对父亲的理解、思念,联系全文看,文中有几次流泪?(四次。)是不是每一次都说明对父亲理解了?

    生:第一次流泪——祖母去世,父亲没工作,是悲伤之泪。

    第二次流泪,第六段,感动之泪。

    师:是不是对父爱的充分理解?(是,不是)你说是,你说服一下别人,“能说服别人的人,就是元帅。”

    生、师:买橘子1917年,父子别离;28年,父亲读到背影,冷战结束。

    师:从哪个句子读出对父亲深深的理解和后悔?

    生:6段最后,“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眼泪又来了”

    师:作者回去就写文章了?不是,这不是最理解。

    生:7段,“他少年出外谋生……渐渐不同往日”。

    师:哪个词最能体现?我读,你们认真听。

    生:“自然”

    师:生活不容易,父亲不容易。工作没了,东奔西走,独立支持,矛盾很多,经济压力很大。无数个父亲不容易,(板书:父爱)有一句话,父爱如山。山,有些空洞,你根据此文,说父爱如山一样地       

    生:深沉、伟大、威严、含蓄。

    四、结束语

    师:读读容易,理解不容易,大家表现很不错。学语文也好,做人也好,当你能从背影中读出一个人的爱,你就真正懂得了阅读,也真正读懂了爱。

    让我们回家,在父亲母亲身边慢慢读懂父爱母爱。

    听课感受

    黄老师,不愧为大家,课堂上字字珠玑,引领学生进入思维的殿堂。

    我边听他的课,边记笔记,跟不上的地方要暂停视频,甚至倒过来重看、反复看,他的一节课45分钟,我却用了三四个小时才把这节课听完、写完,然后又用了一两个小时写在简书上。

    因为我觉得在纸质的本儿上看时不方便,写在简书上,只要带手机,随时随地都能看。多好啊!

    听后,我感慨颇多:

    一、形散神不散

    黄老师的课,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步骤,好像只是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学生在不停回答,感觉很稀碎,但回头一看,发现有一条明晰的关于背影的线索贯穿整个课堂——导入背影,描述背影,分析背影中的父爱,以及面对背影儿子对父亲的理解。

    这样一来,又觉得紧凑得很,形散而神不散,真是大象无形啊!

    二、质朴自然

    整堂课只用了三个幻灯片,而且是黑白颜色,没有用视频、动画这些花枝招展却影响学生思考的现代手段,但是黄老师的提问却扣人心弦,勾住了学生和我的魂儿,引着我们一步步思考,最后终于明白,背影中如何体现出父爱。质朴!

    教了很多遍这课,我每次只关注描写背影的字词,还有那几次背影、几次流泪,后来又插入相关的背景材料,尽管用足劲儿引导学生,但总归感觉,我的讲和学生的体会是两张皮儿,不能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出父爱。

    今天听了黄老师的这节课,才知道怎样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自然而然理解父爱。

    三、指导语适时又有深度

    每次学生的回答或引导学生思考时,黄老师总能慈祥地给予恰当的评价,“你真会读书”、“学生的感受力很强”。

    指导语也很有特点。“一定记住难以忘记并且不能忘记的句子”、“一定注意文章中变化和矛盾的地方”。

    课堂中的很多语言,引用名家所说,而且信手拈来,用得恰当好处。“能说服别人的人就是元帅”。

    总而言之,名家就是名家,课堂的确与众不同。以后有时间,自己还要多看名家的课堂,体会、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教学‖听黄厚江《背影》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tl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