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一个带着激昂又略显浮躁的年份,如今中国的发展如日中天。要是回到十年前,根本没有多少人能预想到现在。从博客、微博到微信,到直播平台、短视频App、知识付费平台,再到大数据、VR、AR、人工智能,多少新的概念汹涌袭来,让无数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让多少人看似懂却又不知所云,让多少人陷入迷茫甚至恐慌……
时代的变化和巨轮翻滚而来,并没能等上灵魂身体已经在冲锋陷阵。尤其是中产阶级的“我怕来不及,我要抱着你”的小心思和小情绪。正如多少年前一款女性保健品的口号“女人更年要静心”,现在看来这款产品非常有预见性,需要静心的不止“更年的女人”还有“更年的男人”和各种“>更年<”的生物都需要静心。(正如文集的标题——内心的镜子,每个人的内心就像一面镜子,你想什么了,镜子便照出什么,这大概代表了“努力保持不跌出中产阶级”的那一类人的心之所至。)
不知你是否也有一种被社交软件拉扯及掌控的感觉,或许你会说没有。不过,人的想法和做法很多时候是不一致的,就正如“知易行难”,回想一下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有多长,在使用手机时那几个软件打开的频率和时长最高,哪个软件更容易让你念念不过——想必这就是这个年代的“鸦片”吧!每一秒刷新一次的指头,每三秒查看一次的对话,每五秒切换一次的App,每十秒想更新一次的状态,每一条发送出去都满怀期待着的点赞和评论——这估计就是“上瘾”吧!
有过这样的情况吗?刚拿起手机的一刻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但手机到手上的第二秒整个人就被抽空了,七魂六魄分别钻进了各款App中,十分钟后发现——“究竟我刚刚拿起手机是想干嘛?”这种无法静下来的状态,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种“多点触发,多线程处理”渐渐成为了心中的那头常住的“小鹿”。资讯不断地从外涌入,以从前从未有过的速度和力量汹涌而来,没有定下“中心”的人便被浪潮打得跌宕起伏,漂泊不定、失所流离!
相信“工匠精神”这个词在这几年已经泛滥成灾,而“正念”这段时间也不被断提起。其中倡导的核心则与“静心”有异曲同工之处。一直在思考,心在什么情况下会静下来,倘若用“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则是“我“——什么是我,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与时代的浪潮和“我”的共同作用下,对心跳动的节奏形成不同的影响。
在没有“点赞”的心痒和没有“掌声”的失落下,其实更能促使你找到自己是谁。突然之间觉得“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画面很美,把精力和心思全然投入到自己身上,自己的天赋、自己的兴趣、自己的身心还有灵魂上。那些点赞和掌声终将是你的。而当自己能真正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那种认同和反馈慢慢就变得更为自身和原生性了。
曾经买多少个名牌包、多少辆车、多少套房能让你兴奋的事,都可能在不断的循环中被磨灭。也正如一些有钱人并不快乐的状态一样。(或许这只是少数情况,毕竟正在努力保持走向中产阶级的人对社会高层世界的认知,依旧处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所以,那么引用古人的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显然,“不以物喜”只是第一层境界,而“不以己悲”的境界则已必须眺目远望。
因此,先为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吧——没有“点赞”和“掌声”的日子,找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带上自己的身体找回自己的灵魂,用正念在余生做个“匠人”,用“匠人”精神打磨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