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相互矛盾的线索使达成一致变得困难,也会使在判断中找到令人满意的匹配变得困难,我们会在其中发现很多噪声。
2.尽管误差的平均值(偏差)和变异性(噪声)在误差方程中起着同等作用,我们却是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它们的。偏差就是引人注目的图形,噪声则是不受我们关注的背景。
3.噪声本质上是一种统计概念:只有当我们采用统计思维对一组相似的判断进行思考时,噪声才可见。因果思维的直接后果是我们看不见噪声。
4.好的判断者往往经验丰富且充满智慧,但他们也时刻保持着思维的开放性,愿意接纳新的信息。
5.积极开放性思维是指个体愿意积极搜寻与自己先前的假设相矛盾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其他人的不同意见以及与原有看法不一致的新证据。开放性思维是一种可习得的技能。
6.消除判断偏差的两种干预方法进行:要么在做出判断之后进行纠正;要么在做出判断之前进行干预。
7.事后或纠正性地消除偏差往往是靠直觉进行的。
8.事前或预防性地消除偏差的干预措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旨在改变做判断或决策的环境,被称为助推。另一类旨在训练决策者识别并克服这些偏差,被称为助力。
9.大多数消除偏差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针对的都是某种被人们假定存在的偏差。这种假设有时是错误的。
10.人们很少会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自己的偏差所误导,这种缺乏觉察本身就是一种已知的偏差——偏差盲点。
11.相比于觉察到自己的偏差,人们通常更容易识别他人的偏差。可以训练观察者去实时观测诊断信号,证实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偏差正在影响他人的决策或建议。
12.在开始讨论这个决策之前,先指定一个决策观察者。
一行精华:
偏差就是引人注目的图形,噪声则是不受我们关注的背景。
事前或预防性地消除偏差的干预措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旨在改变做判断或决策的环境,被称为助推。另一类旨在训练决策者识别并克服这些偏差,被称为助力。
触动,反思,改变:
1.噪声在导致误差的过程中,与偏差几乎起到一样的作用,但是因为其随机性,往往不被人们关注。尤其我们习惯使用因果思维来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就更不会把责任归咎为随机的噪声了。
2.保持思维的开放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判断和预测,如果能做到“闻过则喜”、“耳顺”、乐于听到不同的声音,那所做的决策的误差肯定会更少。
3.相比之下,事前消除偏差的干预措施更有价值,因为事后干预,一来结果已无法改变,二来主观直觉成分过大,往往会变成追求心安理得的自我安慰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