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原理,是这几年比较火的一个概念啦,尤其是在创业圈。像混沌研习社(混沌大学),李善友教授好几期课程就专门是讲第一性原理的,还有伊隆·马斯克,史蒂夫·乔布斯等等。
深究起来,“第一性原理”应该出自2300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亚里士多德的书中,是这样描述第一原理的:“在每一个系统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从这段话中,大概可以想象,这里的第一性原理相当于数学里面的公理,它是一个自确定的元起点,它本身必须天然或自发的真实,可作为推理的基石。
罗胖在节目中也谈到,伊隆·马斯克他自己关于第一性原理是这么说的: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思维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别人已经做过了或者正在做这件事情,我们就也去做,这样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运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说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看着是不是有不明就理,有没有有点注水的感觉呢?其实重要的不是第一性原理本身,而是在奔向目标的过程中,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就是要把目光从那些别人做的事情上挪开,不管做什么选择,都以最根本的那个原则为参照点,不断用那个参照点为自己纠偏。
第一性原理说起来感觉就是云里雾里的高大上的理论,而且能真正运用它的都是那些大神级的人物,那些号称要改变或正在改变世界的人物。比如:亚里士多德,伊隆·马斯克,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彼得·蒂尔,马云等等,可以说都是些神一样的人物。对我们普通大众来讲,我们能学到些什么呢?
正如伊隆·马斯克提到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第一性原理思维”和“比较思维”。在现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耳边充斥着过量的信息,想透过现象去认识本质越来越困难,我们往往会摒弃那些本质的东西,反而从覆盖在本质之上的一些东西入手,如经验、方法、传言等,是被比较思维所主导的。我们对于一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往往就是基于比较思维,这件事没有人做过,所以我们肯定也做不成。但是那些能运用第一性原理或者第一性思维的人,他们往往就能透过重重的迷雾,看到事物的本质,如伊隆·马斯克所言:这件事情在物理层面上是行得通的,我为什么做不成?
运用第一性原理来思考问题,做一个迷茫时代的明白人。养成第一性原理思维是很不容易的,找到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就更困难啦。试着去持续认真的思考一个问题,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五年、十年,持续不断的去思考去想,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思考,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会是非常透彻的,或许你就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本质。
回头看我们周围的人或事,比如大家手中的苹果手机,它为什么这么流行呢?智能手机市场的利润绝大部分都被苹果赚走啦,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苹果手机都是简洁而又美观的,还有很多强大的功能和无与伦比的体验,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斯蒂夫·乔布斯演讲时幻灯片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画面———一个路牌: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斯蒂夫·乔布斯对于苹果的第一性原理不是“产品至上”,而是基于科技与人文的简洁之美。这些都可以体现在苹果的产品上,平板电脑、手机、笔记本、电脑,甚至包括苹果直营店的设计上。
马云常说,他就是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又何尝不是马云和阿里巴巴的“第一性原理”呢。
如果这些牛人的经历还是过于特殊,因为他们太牛了,牛到全世界70亿人口,以只出了一个伊隆·马斯克,一个斯蒂夫·乔布斯,一个马云………那么,我们从看书学习开始,每一本书都有它的主旨思想,在此可以把它理解为这本书的第一性原理,如此一来就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去寻找到它。把我们看过的每一本书,都总结提炼出它的主旨思想来,最好能总结成一句话。比如《物种起源》——自然选择,《人类简史》——虚构的故事,《国富论》——看不见的手,《经济发展理论》——创业家创新,《物演通论》——低弱代偿。
如果还不行,咱们就只能从自己身上下手啦,找到对自己来说真正最重要的一件事,一定是真正最要的一件事。不停的问,不停的找………最终你一定会找到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