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董明珠参加芒果TV职场类综艺节目《初入职场的我们》,在节目里和实习生深聊,直言自己周末就是上班,三十年没休过假,调侃自己是不会享受生活的人,但每个人对享受生活的理解不一样。
董明珠这番话,也让下面网友引发了讨论,有的说,世界是公平的,想要得到多少就要付出多少,还有的说,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是领导,上班有一线员工那么辛苦吗?
于是一场围绕“职场新人到底该多吃苦还是少u吃苦的”争论就开始了。
网友们热烈的讨论,也让我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思考: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到底该不该多吃苦,甚至多加班加点工作,多付出?
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本质是在问,职场新人,怎样才能快速提升,快速进步,因为大家吃苦的目的,无外乎就是想要快速晋升,或加薪嘛,对不对。
这几年,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同时进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几年下来,差距渐渐拉开的事实。
于是很多人也都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同时进入公司的大学生,几年之后,渐渐拉开差距,有人快速晋升,甚至成了主管,而有的人,还在原来的位置上原地踏步?
其实我觉得,进步快的那些职场新人,肯定比进步慢的在工作上花的精力够多,投入的时间够多,就像广告教皇奥格威曾说过的一个案例,以前有个企业发展得非常快,原因就是那个企业的负责人和妻子关系不好,每天下班都不愿回家,常常加班到深夜,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工作上的缘故。
但是,我觉得,这只是一部分原因。
在我看来,公司里的员工,基本上可以划分为这几类:
一类是工作态度不认真,耍奸磨滑,老想着随便应付一下,敷衍了事,只要每个月把工资混到手就行。不可否认,每个公司都有一部分这样的人。
还有一部分,大家应该也见过,每个公司应该也都有,他们对工作非常认真,踏实,勤勤恳恳,付出了比大多数人都多的努力,但就是不出成绩。
这样的员工也占一部分。
这两部分员工,虽然表现不同,但如果光看结果的话,其实是一样的。
还有一部分员工,就是工作成绩很好,进步很快,这样的员工每个公司也都有,但是占比都很少。
像这一部分员工,一般就是公司加薪、提拔的对象。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一部分员工是怎么快速成长起来的。
有意思的是,这部分成长快速的员工,有的看起来很踏实勤恳,而有的,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勤奋,那他们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呢?
我觉得用一个说法来说,就是这一部分人,他会工作。
关于这个,我讲两个例子你可能就明白了。
一个是我以前做老师时的同事。
他刚从大学毕业,进入学校做老师,不到一年半,就成长为了学校里少数的顶尖骨干之一。
而学校里有些老教师,已经在教师岗位上几十年,却不成想,被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不到两年时间就超越了。
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
刚一到单位,他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这一份工作,核心是什么?后来他总结出来三点,一个是成绩,一个是教案和作业批改,还有一个,就是学生评价。这三个指标,每一个都得做好,而且,只要做好这三个指标,你就算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了。
然后,他又分析,其它两个相对简单,最难,但也最核心的,其实是学生成绩,而学生成绩要好,核心就是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
于是他就针对这一点制定计划了。一是迅速把学校优秀教师的课挨个听一遍,特别好地听两遍甚至三遍,让自己的讲课水平迅速提高;二是自己每天上完课,复盘,反思,今天这节课,好在哪,不足在哪,明天怎么改……就这样以天为单位,记住是以天为单位,复盘,改进,就这样,到一年左右的时候,他的课已经讲得相当不错了,一年半的时候,学校举行全校教师赛讲,他就拿了个一等奖。
这下,那些老教师不服也不行,人家虽然才24岁,比他们很多人年轻好几轮,但是人家讲课水平在那摆着,大家都能看见的东西。还有,因为课讲得好,学生爱听,所以他带的班,班级成绩评比基本都在年级前两名。
这个例子,就是职场新人迅速提升的案例。我这位朋友并没有蛮干,而是会分析,把劲都用在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这才是他快速进步的关键。
还有一个例子,是我认识的一个写作的朋友,90后,大学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为以前投稿挣过一点钱,所以决定写稿子挣钱。
可是他开始写才发现,专业写稿和业余写课完全不同。
为了提高中稿率,他对于自己投稿的那几本杂志,反复研究,研究文章风格,研究杂志调性,在研究了杂志上的上百篇文章之后,她终于渐渐可以稳定过稿了。
后来杂志不行了,转战公众号,她又如法炮制,大量研究套投稿的公众号的平台风格,文章调性,研究了上百篇以后,又可以在公众号稳定上稿了。
而和她同时期给杂志和公众号投稿的作者,很多则没有那么幸运,频频被拒稿,还一直不知道为啥。
所以后期,她都开课给别人教写作了,和她同期开始的那些作者,很多还在原地打转。
你看,这就是差距。所以要做好工作,我认为头脑一定要勤快在先,多分析,多思考,再行动,这样下来就能事半功倍,进步也更快。
所以我认为,要回答职场新人要不要多吃苦的问题,一定要先分析清楚自己属于哪一类员工,是工作态度不认真不勤奋那种,还是特勤奋但是不出成绩,搞清楚了这一点,再来对症下药,就能更有针对性一些,提升也更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