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冲幸子
推荐理由:本书是清华大学给大学生的推荐书目之一,作者冲幸子是日本生活评论家和生活随笔家,是一名拥有全球化视角的生活设计师,活跃于电视、杂志、演讲等领域,被称为打扫之神,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许多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建议,帮助我们找到享受人生的方式。
主要内容:
可以拥有童话般的生活方式:
第一种生活方式: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努力工作是件好事,但为了保持活力,我们偶尔也需要放松一下心情,让自己缓一口气休息一下。所以,冲信子告诉我们要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做到张弛有度。
在本书中,冲幸子提到,自己本身并不喜欢做家务,但是家务是必须要做的,作者做了28年,而且做得非常好,为了让做家务这件事变得有趣,冲幸子想了很多方法,其中就包括:记录每件事情的时间,例如擦桌子,扫地,用吸尘器打扫需要多久……这些时间算出来后发现其实花的时间也并不多,也就不觉得可怕麻烦啦!
第二种生活方式:平衡身心,就是让我们保持身体和心灵的平衡,这能够帮助我们平复情绪,比如感到焦躁、疲惫、工作很累的时候,不要勉强自己,停下来,可以运动一下或者散散步。(这里我来推荐一个闭眼倒数法,即闭上眼睛,10到0的倒数,每过10秒,都会感觉到自己又偷了10秒钟,可作为短暂的调整)。只有在身体和心灵之间找到平衡,才能真正的获得健康。
第三种生活方式:把不喜欢的事做好,解决掉我们不喜欢麻烦的事情,这让我们从根本上上解决焦虑。能够克服困难,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好,这这是人类最不可思的之处。
第四种生活方式:先思考后行动,这会让我们变得有效率。冲幸子建议在做家务的时候,会把现在做的家务和接下来做的家务联系起来,并提前做好准备。“今天做的家务都是为明天更舒适的生活所做的准备。”
第五种生活方式:心怀梦想,梦想的价值不在于是否能够实现,而在于它能给人以希望和奋发的动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六种生活方式:音乐的魔力,作者在每当想要集中注意力做事但是又意志消沉的时候,都会给自己放一段好听的音乐。这个我也经常用。
第七种生活方式:知听善问,就是懂得倾听,善于提问。“一个人无论年纪大小,中有懂得倾听,善于提问,才能够让对方说出真心话。”再问别人问题时不要问出一些稍微百度一下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这就是不懂提问。
第八种生活方式:必不可少的问候。
问候,能够让我们转换心情,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充满活力地去迎接象征着希望的明天。
冲幸子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一定会大声地说一句“早上好”。同样,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她也会说“晚安”。不管身边是否有人,她都会这么做。冲幸子认为,这样的问候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帮助自己调节心情。
第九种生活方式:寻找小小的乐趣。
人需要有一些小小的乐趣,比如上街闲逛,或者是去一直不敢去的蛋糕店,吃一个满是生奶油的夏威夷红豆蛋糕。诸如此类的事情,就能够成为一个小小的乐趣。
也就是说,找到那些被自己压抑了欲望,而一直没能去做的事情,然后逐个做一遍,在这个过程中,小小的乐趣也就产生了。
小小的乐趣,能让一个人生活得充实、乐观,不会觉得生活无聊。
第十种生活方式:认清,凡事都有好坏两面。
一个人如果能够认清事物的两面,就不会太抱怨生活。不管任何事情,都会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
举个例子,每天都要上班的人,如果工作太忙,人际关系太复杂,就会产生“哎呀,真想天天在家待着,每天只要做家务就好了”的想法。而每天都在家的专职主妇,或许会感觉“每天都做同样的事情,实在是太无聊了。”于是,她们想要“走出家门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其实,在外工作虽然可以获得成就感,但同时也会因为身体和心灵上的烦恼而经常感到疲惫不堪。
认为“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是人类的通病。人们常常是这样,越是自己没有的东西,就越是想要。
事实上,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真正做到“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不受任何干扰地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第十一种生活方式:出门旅行。
旅行能够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脱离出来,让身体和心灵都在与平时完全不同的空气和景色中得到治愈。
本书作者一有时间就会出门旅行。比如,工作结束得比较早,她就会来一趟只有几个小时的短途旅行;在休息日,她又会来一趟一日往返的悠闲旅行。
关于旅行,冲幸子告诉我们,要让旅行像生活一样,而不是为了逛景点,买衣服和包。深度的旅行,可以让我们很快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渐渐忘记自己是一名游客,获得一种心灵的归属感。
第十二种生活方式:不完整的圆。
“不完整的圆”就是想告诉我们,别把生活想象得那么完美,有缺憾才是真正的完美。不完整的圆,就是要让人们保持谦虚和努力的态度。
关键章节/案例/有感悟的章节:
感悟与行动:
从这里面挑出两件来做:记录自己做事情的节奏,每天早晨和晚上向自己问好,认识事情的两面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