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课文,结合浙江的地方文化,阐述一位别样的父亲同样的爱。有人说,十岁的小孩子崇拜父亲,二十岁的青年人鄙视父亲,四十岁的中年人怜悯父亲。然而,我想通过这节课告诉我的学生,这个世界上父亲是值得我们一辈子尊敬的人。
古语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李森祥的《台阶》是一篇以“台阶”为线索的小说,主要记叙父亲为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和全部的精力,表达了父亲渴望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受人尊重的美好愿望。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读来感人至深。 这节课的重点是围绕分析父亲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分析父亲这个人物形象,让我们感受深沉的父爱,同时激发学生的心灵深处,感受自己的父亲,谈谈自己父亲为自己所做的感动之处。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农民,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他家的台阶很低,所以感觉地位也低人一等,是一个卑微的角色,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时,他会教你怎样站立;在你面对困难时,他会教你勇敢面对挫折和困难;在人生的风雨面前,父亲的坚忍可能使你无法想象的强大,他用行动教育孩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
教授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找出行文线索,然后围绕这条线索写了那些事?从中感悟父亲的农民本色,老实厚道,勤劳善良,谦卑的心理。接着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赞叹。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父亲。 这堂课学生比较积极,回答问题比较踊跃。最后升华出主题,在砌台阶的过程也是父亲完成理想和追求的一个过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们的父亲也一样,父亲的奔波,忙碌都是在砌自己的台阶,为自己,为家人,更为了下一代的我们,我们也在砌台阶,砌属于我们自己的台阶,我们的求学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