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期《非诚勿扰》,当台上一位女生说到自己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嘉宾之一的黄澜老师说现在很多人带有原生家庭歧视,总觉得原生家庭就是不好的……
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也想到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有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了解了自己身上的优点缺点怎么来的,也把自己的不好的“锅”甩给了原生家庭,似乎在说“不是我的错”。一些影视作品也喜欢用原生家庭和小时候受的挫折和伤害来解释人物的行为。但正如我一位好友说的没谁的原生家庭一百分,得成长。
了解不是目的,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一步是如何走出限制,活出更真实的自己。
我从小就自卑,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比在乎别人和自己多。凡是计划希望的目标都很少达成,挫败感不断。但可能因为我比较质朴,常常会在意料之外地收获到天上掉馅饼一般的好的人和好的事。
从看一些畅销书,比如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到后来一些心理学书籍,早期看张德芬老师的作品,到接触武志红老师的观点,一直都走在寻找能走出自卑和社会人格中限制性信念的方式。最近能够有很大的力量感,基本不再受一些恐惧困扰来源于三件事。
第一件帮助我形成了自我觉察的意识。周梵老师是闺蜜推荐给我的,她在《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和《先学会爱自己,再遇见对的你》里用的理论加举例个人经历和咨询者个案的写作方式,我读起来很容易明白。
第二件是我有了自己能帮助自己的力量感。一次在某医院听心理讲座时,觉得那位老师讲得不错,希望找其做做心理咨询。但由于该医院都是做儿童心理,成人需要从儿科转。一早挂号一位医生说ta不收,建议找某某医生;找某某医生加号,得一直等到上午所有预约的来访者之后。
在门外等待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本以为会安静、有秩序的心理科(不然如何做咨询呢),家长带着孩子在诊室进进出出,做检查、取报告、问医嘱,里面有时有可能有两到三位家长。两小时后我决定离开,觉得在这样类似的环境里我并不能敞开心扉,这里不能解决我的问题,从觉得只有靠心理医生才能解决的看法,萌生了自己帮助自己的想法。
点睛之笔的一件事是凌云老师的哲学大问题的《何为自由》里讲的量子学理论,那一刻我懂了。
老师在《何为自由》讲决定论的解决方式的第二种时,讲到了“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在微观世界里的电子和宏观世界不同,电子从两个缝出来的可能性为50%,而不是像宏观世界中通过角度和力度可以测算电子从哪个缝出来。
由此推出微观世界的本质是非决定论的,那世界的本质(也许)不是决定的,那么世界可能就有各种可能性。
我把这看作是周梵老师的观点以及《无量的网》里说的世界有多种可能性的一种解释,那就通了:
我们的世界有多种可能。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有现在。过去和未来都会通过你现在的感知而改变。如果你一直处于不断想过去的伤痛(比如小时候父母的指责),那未来也是以这样的能量状态出现。选择放下和原谅,随时处于现在,也就是临在(来自艾克哈特·托尔的《新世界》)。
原谅的不仅是强势的一方,也原谅在那个故事中弱小、愚蠢、无能为力和受伤害的自己。再说,同一个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版本。也许你认为自己受了委屈,而当时父母也许是无心之举并不知道(那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以为的,还一定是真的吗?)只是当时你还小,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感,但现在长大了。
也许你会说,听起来是好像有道理,但“臣妾”做不到啊。别着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先接纳自己的做不到,只要在路上,总会明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