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国就业压力显著加大。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两会上,以领导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次重申要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以保促稳,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兜住了民生底线,凸显制度优势。在今年的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央明确提出了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牵着千万家庭,一头事关经济大势,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为了减轻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教育部于今年三月份出台了研究生扩招的政策,今年研究生人数相比往年增长了近十九万人。在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也强调,要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2020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继续创新高,达到874万人,如何解决这么多人的就业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受疫情影响,以往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熟悉的求职招聘模式和场景发生巨大变化,这对于做好学生就业工作难度系数陡增。面对这一状况,各个地方高校迎难而上,充分认清形势,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多措并举,努力将当前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切实保障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各高校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创新工作方法,大力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充分利用各地就业网和其他社会招聘平台,共享岗位招聘信息,建设就业数据库,通过新媒体等多渠道将招聘信息推送给每一位毕业生;同时,高校还可以不断完善组织实施好“大学生村官”和“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鼓励毕业学子入伍参军,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地方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国家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积极引导和培训毕业生掌握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技能,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而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除了要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外,我们还要重视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人社部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通过“六个一批”促进农民工就业。主要包括:通过持续开展线上招聘活动,大力推行网上面试、视频招聘,组织开展定向劳务协作,帮助企业新招录一批农民工;对于已经返乡的农民工让他们就地参加春耕备耕,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业;鼓励地方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中优先吸纳本地农民工和贫困劳动力;对于懂技术、懂市场的农民工提供线上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资金支持,鼓励创业就业;对暂时无法外出、生活困难的农民工,让他们参与临时性的公益岗位,保障其基本生活来源。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做好退役军人就业保障。退役军人就业保障是社会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方面,也是稳军心、鼓士气,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工作。退役军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需要军地共同努力做好退役军人工作。退役军人也要及时转变就业观念,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勇于到基层组织最前沿和市场经济主战场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去干事创业。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好超大规模就业问题始终是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尤其是今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工作的难度显得更加突出和严峻,稳就业的难度很大。以领导为核心的党中央现在把稳就业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坚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并重,通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稳定就业基础、顺应经济转型升级趋势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创业、加大就业创业服务和基本生活保障力度等有效举措,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保持了就业基本稳定,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定了就业就是最大程度的保民生。面对今年这种不利的形势,各地区各部门要多思考、多实践,采取多种形式并举,千方百计挖潜力,抓住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释放新动能的良好时机,充分做好就业工作,为稳就业、保民生贡献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