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乾隆爷死后15天,和珅便被嘉庆帝赐死,从他家中搜出价值十亿两白银的金银珠宝,相当于清政府15年的财政收入总和,着实让嘉庆的手头宽裕了不少。那和珅将如此之巨的珍宝藏于何处?他又是如何敛财的呢?让我们走进恭王府,一探其财富密码吧。
恭王府是京城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王府,其由和珅历时9年时间精心打造,待和珅归西后,交由庆郡王使用,后又转到恭亲王奕訢名下,由此得名“恭王府”。恭王府及其附属花园的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建筑30多处,堪比小故宫,其中的陈设价值连城,且异常华丽。
前几日我和爱人去恭王府时,里面的游客海海,到处人头攒动,要想拍张干净的景点照都很困难,但听讲解却非常容易。除了景区的导游,王府里随处可见网络主播的身影,他们或独自一人边讲边游,或有专门的摄影师亦步亦趋地跟拍,个个侃侃而谈,有的以诙谐幽默见长,有的主打亲和随性,他们周围都聚拢着一圈观众在听免费的介绍。
我们也追随一个梳着大背头的小哥左右穿行,吸引我们的是他关于和珅敛财绝招的描述:和珅是乾隆帝身边的红人,身兼多个要职,其中就有掌管干部任免权的吏部尚书。想高升的官员求见和珅时,他的家奴刘全就将其引入密室,拿出一件藏品,言称价值不菲,来人心领神会,忙出巨资购得,事成之后不留任何痕迹。所以嘉庆给和珅罗织的20条罪名中,并没有受贿一条,可见和珅行事相当缜密,料想到可能会被秋后算账,所以收取贿赂时不着痕迹。
但和府的财路主要靠的还不是这些小打小闹的进项,而是依托其权势直接经商做买卖,和珅开有75家当铺、300多间银号,日进斗金,是名副其实的红顶商人。和珅千方百计攫取的金条银锭藏于墙壁和地库中,而长180米的后罩楼更是藏纳了多如牛毛的名人字画、东珠、红珊瑚、缅甸翡翠等奇珍异宝,仅嘉乐堂中的楠木柱,每根就值27亿元。而和珅不仅贪财,还特别恋福。
整个恭王府中充斥着福形符号,像窗棂、隔扇、顶棚上都绘有蝙蝠图案,据统计总数超万,而最为珍贵的是“福”字碑,其由康熙帝御书,内含多子、多福、多才、多田、多寿等寓意,有“天下第一福”的美誉。恭王府中最大的“福”是后花园的“福池”,它不仅形如蝙蝠,而且周围遍植榆树,春天里,榆钱洒满池面,福与财便可交相辉映。
可和珅还是没能福、财双寿,其死时仅48岁,尽管他做事考虑周全,没有因贪腐获罪,可嘉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芝麻绿豆大的屁事都能招致杀身之祸。可惜和珅精明一生,还是没能躲过飞来横祸,其孜孜以求的珍宝肥了他人,其百般寻觅的福气瞬间烟消云散,根源何在?
应该是祸起官围,位高权重之人很难洁身自好,面对唾手可得的财富哪有不心旌摇曳的?即使自己不想贪,也会被身边人和下属推着、催着去伸手,而几无约束的权力又为腐化开了方便之门,谁还能守身如玉?贪官污吏层出不穷也就自然成天然了。
驻足于恢宏的后罩楼下,流连在寓意满满的福池之畔,我不禁为和珅扼腕叹息。一个八面玲珑的能人没能逃过磨难,一个叱咤风云的大人物黯然离场,他非智不睿,非谋不深,皆是贪字惹的祸。知止为富,平安是福,一座恭王府便是一部警示片,它不仅要让百姓开眼,更应让官吏惊心,使其成为一处警钟长鸣的爱国教育基地。
2024.5.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