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企业大学专栏|我自己是如何搞定绩效管理的?

企业大学专栏|我自己是如何搞定绩效管理的?

作者: 制造业企业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2-11-25 10:51 被阅读0次

            最早接触到绩效考核的历史,可以溯到当时网络偶然下载的一篇《狗日的人力资源管理》,作者是一位知名企业的高管,视同自己的作品一般珍藏阅读,还在公司董事长面前炫耀了一翻。印象中说得是如何通过绩效考核把大家“烤焦”,考核变成了“烤猴”。后来一直在苦苦思索,觉得自己不在其位,时机也不对,不敢冒然推行。

            再后来,自己的工作范围得了延伸,从标准化管理起步,职级也不断提升,除了财务、销售没有直接从事过相关岗位工作,直管或分管都经历了一遍(现在回想起来,特别感谢当时的董事长),后来考了一些证书,也充了电,学历、职称、经历、能力、业绩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做事也很顺利。

            这样的经历告诉我,自己是不用考核就能把事情做好,而且是超预期的那种做好。本职工作做好外,开始向培训、咨询、辅导创二代延伸,也曾冒出自由职业的想法,想想身在其位,怎么能有负企业?就一直在企业工作了。

            真正开始推行绩效考核,先是从年度目标责任书开始的,每年元旦第一天,董事长会安排中高层到外地旅游团建+年度总结汇报会议,我负责年度工作报告、一年一聘任命书及目标责任书策划、起草工作,逐一检查参会人员的述职报告,会议期间一并完成各单位负责人的重新任命、年度目标责任状、招商奖励政策、内外贸提成办法、承包经营责任状、安全生产责任状等等,一直坚持,行动之快,另人赞叹。

            接下来,开始推行全员百分比KPI考核,设置所有岗位职级薪级标准,采用“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结构,调薪、晋升、淘汰与考核结果挂钩,一年下来,业绩多少、职工工资多少、该发奖金多少、销售提成多少,心里始终装着一笔帐,既有预算,也有成本,要随时说得清楚。当然,与企业效益挂钩,该奖的奖,该兑现的兑现,个人信誉和影响力也不断上升。

            在顺利推行考核的同时,也遇到了难题和风险,一是企业效益有个波浪线,高峰期还好摆平,低谷期就要考虑强制分布了,二是考核的基础工作特别重要,规范的同时,对经营风险的控制是需要手段的,如经营者的调动、人品,三是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的结构,往往会变成对年收入进行按比例拆分,影响员工积极性。

            随后,开始更多研究各领域的绩效管理理论、工具和方法,接触了很多圈子内的老师,水平很高,有新KPI模板、BSC、OKR、KSF、PPV、积分制、小湿股、合伙人,也和ISPI绩效改进、管理的逻辑进行了探讨,发现了矛盾和冲突,规范的如通过工作分析,建立多类指标、权重组成的岗位责任说明书,甲方的需求是建立长效激励机制,老师不能满足,即使能够满足,也只能解决一时,毕竟长期合作是有代价的,乙方的输出是新理论、工具、方法,可以一时应用,试点成功,不等于整体成功,毕竟影响绩效的因素太多了,上至战略、时机、运势,下至流程、管理、销售、人才。

            2014年,我开始在董事长的支持下,重新推行了全员绩效考核,按照量化第一原则,重新设计分配机制,经过不断核算、测算,每一块领域进行业务界定,除了管理中心、财务中心外,全部进行量化考核,基于实际情况的严密核算和确认,最终出台新的业务与收入双增长考核方案,与经营结果挂钩,一切工作皆转化成内外生意模式,以新旧绩效双轨制方式,推行全员考核,引导大家走上新绩效考核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很多的考核创新成果,如质检部门10多个人如何掌控工程项目、生产工厂数百号现场质量检查人员,设计部门如何与投标、图纸、施工、交付挂钩,商务部门如何与造价预算结算挂钩,五星级酒店后厨如何引进与考核, 生产工厂如何测定工时额、工价、技术难度系数、分配比例,销售部门如何与收入、收款挂钩并如何防范尾款、呆坏账。

            多年下来,大家对我推行的考核评价很高,且优秀人才的积极性更高,总结原因有6点:

            1、不要过多讲战略,过去做五年规划,现在做一年计划都会发生重大不确定性,我们需要的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是建立好的人才发展机制,以应对随时发生的风险,和优秀员工一起应对挑战。过去,我们把用人的精力放在如何规避劳动合同法上,省下规范用工成本,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引进更好的人才,用好的待遇留人,同时也要创造“外部有更优秀人才引进”带来的压力,发挥以一当十的作用。

            2、要认可现状和实际,需要仔细测算,关键看衡量标准和眼光,在此基础上的提升和进步,才是双赢,过去我们总是以100分、95分作为合格线来看待人才,做到了就全额年薪发放,做不到扣一点,做得好奖一点。指标是虽然设置了提升的目标,但实际上事与愿违,把过程指标当成了结果指标,没有形成协同效应。

            3、要认真研究影响经营结果的因素,哪些是成功的,要懂业务,有直接结果的,直接挂钩,间接和结果关联的,用工作任务模块化计价,如文秘岗位,负责文件分发的这项工作,我们计价每个月300元,作为岗位工资的一部分。

            4、要讲究策略和手段,考核部门的自身要创造价值,做与不做、做得好的价值在哪里,要有衡量的标准,业务的理性和敏感性太重要了。感谢这个时代的企业,为我们创造了很多好的机制样本,如项目合伙人。难以想像,20多年前亿元企业很难得,现在千亿企业也不少。哪些地方可以发现考核部门的价值呢?我的经历告诉我,举一个例子,如曾经我们一家企业老总提出离职,常务副总按耐不住,和董事长打起了总经理的小报告,想提前入局。我们获此消息后,向董事长报告,立即安排了离职审计,该清算的清算,该结算的结算,后来经过努力,兑现了前三季度的奖金,争取了董事长特批的额外多年付出的贡献奖励,搞了个送别仪式,走得很开心。后来,原老总告诉我们,当时想换一家单位,把业务带过去,看到我们这么专业和敬业,想来是带不走的。

            5、人才培养的机制很重要,要始终有人才梯队的理念,用人有风险,没有人用风险更大。在我们的建议下,成立了内部商学院,请内外部的专家领导来上课,来辅导,把企业大学的一套套动作玩了一遍,办了二十多期训练班,也起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同时也对外输出,帮助上下游合作单位进行了资源对接。对优秀人才、领导军人才的渴望,是每家企业持续不断的追求。考核不能因人的调动而断档,风险是很大的,尤其是干部的任用上,如果新任干部不能在短时间内超越前任,就是失败的,或者说成本损失很大。

            6、做考核工作,不要在专业上做过多呈现,关键在于测算和赋能。虽然考核工作归属于人力资源范畴,但实际上,考核工作不一定要由人力部门负责。过去我一直在抓考核和薪酬工作,既有人力资源、又有企业管理,还要懂得业务和财务,如何搞定绩效管理,关键是看改进和提升的空间有多大,要和管理成本进行对比,要有测算能力和水平,能够说服董事长。如果大家觉得搞了一套套表格表单,转移了业务精力,浪费了心力,也没有测算依据,业务上也没有进步,时间一长,优秀人才只能换平台才能发挥,留下来的,大多都不是业绩贡献主要力量。所以,及时的赋能很重要,没有这个理念,绩效是管理不起来的,我们管理绩效的目标不是仅仅统计,看运气,今年形势好,指标好看,明年形势不好,指标就难看。

            负责考核的人,是系统思考的人,是充满能量的人。

            以上这些,是我搞定绩效管理的经历,和大家分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企业大学专栏|我自己是如何搞定绩效管理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it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