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他的前妻,在她与别人结婚有三个孩子时,他还给她生活费每月增加到150卢布。在他过世不久,她还赞美他。
想当初,她是他的学生。28岁的她还算漂亮,她向他发出火热的求爱信。他婉言拒绝,说自己性情孤僻,不善交际,情绪易变有时甚至很反常,经济也不宽裕。
她说自己不在乎。她以生命作抵押的爱的恳求,让他没了退路。他问她,能接受兄长式的爱情吗?她能接受。
于是,他们结婚了。婚礼一过,他就后悔。他的生命中只有音乐,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取代。他不能骗她一辈子,他痛苦万分。
他想到自杀,跳进齐腰深的冰冷的河里,没死却病了。
他与妻子没共同语言。妻子连在哪里可以买他的乐谱都不知道。她从来不去听音乐会,对他的作品“连一个音符都不知道”。妻子喜欢闲聊,说过去多少异性钟情于她,那些男人又是如何如何出身高贵……
这些让他很厌烦,最终两人离了婚。
他迷恋另一个女人。两人书信往来14年,彼此沟通、贴近,却从未正式见过面。
她是梅克夫人。丈夫死后,她深入简出,为了摆脱家庭琐事的烦扰,在音乐中去寻找安慰。她对音乐的爱好是真诚而又强烈的。
当听了《暴风雨》的演奏后,梅克夫人知道了他,通过朋友知道他的身世和现状。了解到他经济窘迫,她决定设法让他增加收入
音乐把他们联系起来,他的音乐给她造就了一个现实生活中没有的而她又十分渴望的世界。
他为她写曲,她却不愿意与他谋面,只愿意在远远的地方想念他,在他的音乐中倾听他。
心灵的沟通不需要更多的语言!他们有着同样的精神世界。她邀请他去自己庄园住,告诉他自己散步的路线,好让彼此不见面,即使突然两人见上一面,也只点点头便匆匆离开。
他的《第四交响曲》便是献给她的,这部交响曲凝聚了他们崇高的诚挚的爱。他把它称做“我们的交响曲”。
天有不测风云,一天,他接到梅克夫人的来信,说自己面临破产,不能再资助他。“希望您有时还能想起我。”这话告之两人通信终止。
他震惊,说资助可停止,信不能中断。然而她写信已不可能。他知道她的态度后感到屈辱。他想,难道这么多年的友谊只是由于钱吗?为了快乐付钱给他,没乐趣,就不付钱,一切都结束,也不写信了。
其实是她生病了,越来越严重。她不希望通信只对她一个人快乐,而对他变成负担。他太忙了。她希望他懂自己,而他不懂。
一切都结束了,曾经燃烧过的崇高真挚的情感留下了温馨难忘的回忆。
他是俄国浪漫派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故事来自《柴可夫斯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