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前身遭难,沦化烟湮,大宋崇宁,再筑仙宸。玉柱飞龙,祥瑞隽永,琼檐奔兽,壮观宏真。姜公智慧,能如天帝,圣母恩泽,犹似地神。不朽英灵,千古崇敬,振兴华夏,自有来人。
词三首·题晋祠三绝之宋代彩塑
其一:忆江南·晋祠圣母殿宋代彩塑
观彩塑,圣母殿堂皇,侍女雍容神韵备,盘龙灵动晋祠庄。姜邑自端方。
其二:临江仙·晋祠宋代彩塑
虞为周武亲生子,邑姜尚爱闺娇。殿堂宽大朗明豪,侍儿神韵貌妖娆。
暂止飞乌龙木柱,凤频来语云巢。霞披服饰典琼瑶,遗风唐宋古今昭。
其三:思佳客·晋祠宋代彩塑
国色天香世间殊,汾河哺润凝脂肤。唐槐周柏千年秀,侍女雍容华夏瑜。
圣母殿,净天途,二泉不老映仙殊。近观侍女形神妙,彩塑魂还举世呼。
晋祠三绝之宋代彩塑的文化内涵———
晋祠宋塑指座落在晋祠圣母殿内的宋代彩塑。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晋祠圣母殿的彩塑是我国宋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殿内有主像一尊,四周环立侍从42尊,其中宦官5尊,着男服的女官4尊,侍女33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帔,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侍从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被称之为晋祠“三绝”之一。
晋祠圣母殿的彩塑是我国宋代宫廷主像圣母邑姜,身穿蟒袍,霞帔珠璎,凝神端坐于凤椅之上,表现出统治者的尊贵与奢华。侍从像中有身着男装的女官4尊,宦官5尊,但是,在所有雕塑中最为珍贵,最有吸引力的还要数三十尊侍女像。她们各有专职,身份、性格无一雷同,举手投足,顾盼生姿,世态人情,丝毫毕现。
晋祠宋塑指座落在晋祠圣母殿内的宋代彩塑。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晋祠圣母殿的彩塑是我国宋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殿内有主像一尊,四周环立侍从42尊,其中宦官5尊,着男服的女官4尊,侍女33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帔,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侍从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被称之为晋祠“三绝”之一。
晋祠圣母殿的彩塑是我国宋代宫廷主像圣母邑姜,身穿蟒袍,霞帔珠璎,凝神端坐于凤椅之上,表现出统治者的尊贵与奢华。侍从像中有身着男装的女官4尊,宦官5尊,但是,在所有雕塑中最为珍贵,最有吸引力的还要数三十尊侍女像。她们各有专职,身份、性格无一雷同,举手投足,顾盼生姿,世态人情,丝毫毕现。
圣母邑姜:郭沫若先生曾有诗云,“圣母原来是邑姜”,那么邑姜又是一位怎样的妇女呢?邑姜,是西周时周武王的王后,周成王以及晋祠的主人唐叔虞的母亲,西周名相姜子牙的女儿。那为什么要在晋祠供奉邑姜呢?在宋仁宗天圣年间,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封其母邑姜为显灵昭济圣母,古代社会“母以子贵、妻以夫荣”,因此把她供奉到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圣母殿已经成为晋祠的主体建筑,呈“领袖群伦”之势,邑姜也就成了晋祠当之无愧的主人。近来,经过专家学者的考证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这尊圣母像“原来不是邑姜”,而是当时的皇后刘娥。说起来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刘娥原本是四川成都人,十五岁时跟随做银匠的丈夫龚美来到汴梁谋生。由于生计艰难,龚美准备把她卖掉。当时的襄王赵恒发现刘娥仪容秀美,于是纳为妃子。赵恒做了皇帝以后,刘娥为了掩饰自己出身卑贱,于是攀附五代时期屡出帝王将相的太原刘氏为先祖,成了河东太原人。赵恒去世以后,刘娥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处世。由于她生性警悟,聪明好学,有唐代武则天遗风。在她主政的十一年间,兴利除弊,选贤用才,浚通河道,大兴改革之风,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因此,太原守吏在她的“故乡”修建了圣母殿,表面上是弘扬邑姜德风,实质上是为了彰显当时的皇太后刘娥的功业。
工笔神韵:那位“捧印”的侍女,庄重矜持,不苟言笑,显示了她已深得信任,也深感自己职责的重要。因此,全神贯注于所拿的“印玺”,一手捧托,一手护持。尤其这护持的手,将怕碰、怕磕的心态表现得十分贴切。她稳重而老练,眼神极为锋利,却含威不露,嘴角有力,显然是一个很有判断力,办事果敢的妇女。也许是由于职务关系,她生活较为优越,外形显得很丰满。
而那位身材纤弱,丰姿绰约的侍女,双手捧心,神情落寞,好像有满腹心事,幽恨怨怅,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一看便知,她是位自尊心极强,不会讨好,不肯随和,连别人的同情都会拒绝的姑娘。这种种的心态是通过正侧两面都呈微微“S”状的大线条体现的,而总的造型极为内敛。自上而下与动态线相一致的直线衣纹,体现了她优美柔和中的倔强之气。她对周围一切不予理睬的眼神,更显出心高气傲,孤芳自赏的韵味。那位小侍女,似乎刚刚入宫不久,她聪颖洒脱,伶牙俐齿,还不时搞些恶作剧,戏弄别人,讨得主人欢心,深受宠爱使她常常得意忘形,和围围一些侍女拌嘴吵架。可是这一次却被别人拆穿了她的小把戏,她可真有点生气了,脖子一歪,袖子一甩,小嘴一撅,打算到圣母那儿告一状。由于她入宫时间不长尚无经验,表现出的是活泼轻松的形象。而在宫迁中生活时间较长的侍女,对宫中尔虞我诈的关系看得很透彻,表现出的则是沉思和愤慨。
再看那老年侍女,她头戴宝莲冠,身穿直领对襟长衫,从她的身材看,年轻时可能是为圣母献歌舞的侍女,现已年老色衰,不受重视,似乎没有了和别人争强斗胜的条件,被贬在后宫做粗活。她历尽沧桑,看透了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在她的眼睛里已没有了锲望和向往,有的只是冰冷的蔑视和犀利的洞察,她微微下撇的嘴角,说明她对现实生活非常不满。正象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上阳白宫人》诗中所描述的悲惨情景,“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生。”那位眉清目秀,身材苗条的侍女是在宫中为圣母唱戏的女子。她动作优雅,美丽而恬静,含蓄而大方,头微微低垂,正面看,她含羞带笑,似刚为圣母唱完一曲,受到圣母的夸赞,所以一副感激和满足的神情。然而,从侧面看,她眼睛红肿,眼角含泪,一副悲苦的样子。我们可以想象,她的青春年华被葬送在深宫里,她有多少幽怨,多少哀愁,圣母面前,她强装欢颜,而背地里,又流下了多少心酸的泪水。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对此尊雕塑颇感兴趣,曾评价道:“一笑一颦,似诉平生”。雕塑用写实、传神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女戏子复杂的内心世界。
艺术价值:这组国内罕见的侍女群像,在艺术风格上,已经摆脱了南北朝以来宗教和神的束缚,而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刻画上,它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决不会是建筑主人的意图,而恰恰是雕塑艺人的深刻构思。从中,我们看到了北宋社会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真实人物,体会到她们之间的社会和由此产生的复杂心态和深刻个性。从对处于主导地位的佛的全力描写,到对从属地位的菩萨、弟子的关注,进而转化到对世俗人物的深入刻划,这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重大进步和飞跃,也是宋代彩塑的一个重要的时代特点。从雕塑艺术风格来看,如果说五代彩塑中许多作品还承袭了唐代遗风的话,那么山西的宋塑则可以说是首开了一代新风,在传统风格上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塑像形神兼备,风格写实流畅,特别是在人物性格刻划、感情特征描写方面具有了超越前代的创新。圣母殿的宋塑侍女像就是记录这一变迁的活化石。
侍女们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是艺术却把她们真实、永远地再现给了后人。告诉我们,在1000年前,有这样一些人就是这样地生活着。不朽的艺术造就了不朽的形象,不朽的形象使我们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神奇,这就是晋祠宋塑带给我们的感悟和启迪。
历史渊源:“圣母原来是邑姜,分封桐叶溯源长。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竞炜煌。悬瓮山泉流玉磬,飞梁荇苕布葱珩。倾城四十宫娥像,笑语嘤嘤立满堂。”1959年的一天,郭沫若先生游览了晋祠这座山环水绕、古木参天的北方园林后,留下了这首对晋祠胜景生动描述的著名诗篇。提到的“四十宫娥像”,就是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古今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作品之一”的四十三尊宋代彩塑。 这是晋祠国宝建筑圣母殿,她是北宋原物,也是祠内现存建筑中的元老。大殿庄严古朴、气势不凡、蔚为壮观,是我国宋代建筑的典范。正是有这座遮风挡雨的大殿的庇护,这些宋塑侍女像才拥有了千年风韵成为惊世之作。
宋、辽、金时期,由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战乱不止,人们精神空虚,祈求安宁和平,佛教和道教借此时机而广为流传,佛寺道观遍布国中,大造宗教偶像成为时尚。山西地处佛教道教的中心,寺观雕塑艺术也进入了持续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佛道争美、各呈异彩的局面。因而宗教偶像也就成了这一时期彩塑创作的主流。但圣母殿中的这四十三尊宋代原塑却别出心裁地将表现对象从虚无缥缈的神转向有血有肉的人,这其中又有什么特殊的背景呢?宋代彩塑继承了唐塑的优良传统,在创作倾向方面,经历了由宗教神化向民族化和世俗化演变的过程,之后又进一步发展到现实主义的新高度。从对处于主导地位的佛的全力描写,到对从属地位的菩萨、弟子的关注,进而转化到对世俗人物的深入刻划,这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重大进步和飞跃,也是宋代彩塑的一个重要的时代特点。从雕塑艺术风格来看,如果说五代彩塑中许多作品还承袭了唐代遗风的话,那么山西的宋塑则可以说是首开了一代新风,在传统风格上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塑像形神兼备,风格写实流畅,特别是在人物性格刻划、感情特征描写方面具有了超越前代的创新。圣母殿的宋塑侍女像就是记录这一变迁的活化石。
2023.03.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