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重温《康熙来了》。蔡康永和小S的搭配真是访谈节目史上难以复制的经典。
这个节目的开端是台湾制作人詹仁雄找到蔡康永,想让他开一个访谈类型的娱乐节目。蔡康永答应了,条件是搭档必须是小S。
在此之前,康和熙并不是好朋友,他们各自在电视圈做着不同风格的节目。
蔡康永做了《真情指数》,那是一档访谈类节目,访问各领域的明星,领袖,有了这段历练,蔡康永和嘉宾对谈起来,总是显得驾轻就熟;
小S做了《我猜》和《娱乐百分百》,在那两档节目里,她磨练着无厘头的徐氏表演风格,侃侃而谈的聊天模式以及敏捷的反应能力。
后来《康熙来了》成为两人的代表作,但其实他们各自为《康熙来了》准备了很久。只是有些准备不是提前预知的,结果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
从来没有什么一蹴而就的事,要想做成一件事,悄无声息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我的大表弟从北航研究生毕业后成了一名北漂。那时他是一家美国知名公司的小透明。怎么样迅速在行业内获得一定知名度呢,奠定自己的专业地位呢?那时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有一次,公司派他去美国开行业年会,他去书店找了一本行业内的经典但尚未翻译到国内的书籍,他决定利用下班后的时间,花力气去翻译这本书。
他取得了翻译权,联系了出版社后,开始了这一项浩大的工程。那年他30岁不到,忍住了翻译过程的艰涩枯燥,拒绝下班后的无效社交,利用下班后的三小时,全身心地投入到翻译工作中去。
他并不是英语专业的科班生,也从来没有写过书,一下子要翻译一本大部头的专业著作,难度可想而知。这个工作他做了差不多三年,日复一日,终于完成。

作品经邮电出版社出版后,他在行业内的知名度迅速上升,内地,港台相关公司纷纷请他授课,开讲座,一时间身价倍增。
这真叫做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不要总是问为什么我写的东西没人看,告诉自己,因为你准备的时间还不够多。
不要总是问为什么她做什么事都如鱼得水,告诉自己,因为她在不为人知的私底下挥洒很多很多泪水和汗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