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有云: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真正的天道,在于有利万事万物,遵循规律,从不害万物。
如同真正的圣人,在于行动,而不在于争抢。
许多时候,一旦勉强,逞强,丢失了分寸,没有了敬畏心,不懂格局。
那么,内心就丧失了天道,做人也就丢弃了边界。
然后在现实当中,也一定越来越难走,越来越难熬。
01
不逞强,有分寸
有句话说:“要站在一处,却不要太密迩,因为殿里的柱子,也是分立在两旁,橡树和松柏,也不在彼此的树荫中生长。”
任何事情,都不要逞强,要有分寸,任何关系,都要有距离,才能健康成长。
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也需要保持分寸,保留边界。
因为真正的天道是,能够互相成全,也能够彼此尊重。
无论是成全,还是尊重,其实就是让大家内心里保留距离感。
有了距离感,才能够让一切和谐成长。
正如叔本华所说的:“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靠得太近会痛,离得太远会冷。”
要知道,哪怕关系再亲密,就算人类再想控制大自然,大自然也无法遵从。
人与大自然之间,只能彼此和谐,尊重前行,面对被动的大自然,大家总以为可以主动去改造,去利用。
殊不知,大自然也有自己的反抗方式,海啸,地震,冰川融化等等,总有恶劣的天气制造灾患,让人类心生敬畏。
《三国志》有云:
“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
我们千万不能逞强,更不要自以为是可以控制自然,可以碾压一切。
哪怕自己能力越来越强大,智慧越来越高,但也不能丧失对天道的敬畏,更不能逞强,甚至是没有分寸地破坏一切。
不逞强,尊重规律,保留敬畏心,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平稳,平静。
02
懂示弱,别傲气
示弱,并不是脆弱,更不是懦弱。
真正的强者,才会示弱,才懂示弱,才愿示弱。
示弱的人,往往是内心强大之人,因为懂得及时低头,放低姿态,保持谦卑,维持谦逊。
如此,拒绝傲气,戒掉骄傲,一视同仁地对待一切。
这,也是天道的智慧。
就像文学家李康曾说的那样:“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正所谓:过刚易折,太过强势,太过刚强,就会显得自以为是,就会觉得无坚不摧。
可实际上,天道都是一物克一物的,没有谁永远是强者,就像没有谁可以永生一样。
天道有轮回,术业有专攻,一个人只有回归低调,懂得示弱,看到自身的渺小,意识到人生的短暂。
如此,才会戒掉傲气,真正做到能屈能伸,一边清醒,一边糊涂做人做事。
《菜根谭》有云: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有敬畏心,有谦卑心的人,懂得抱朴守拙,低调内敛,像成熟的稻谷,懂得弯腰,不显山露水。
就像《三国志》有云:
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
如此,懂低头,敢低头,愿低头,会示弱,没傲气,将姿态埋在尘埃里,开出一朵花来。
03
少争辩,知格局
说到底,人之所以会争辩,之所以会纠缠,之所以放不下,究竟还是因为格局太浅了。
你要明白,人与人之间相处,人与宇宙相处,息息相关,总有联系。
但是,如果自己一味地纠缠,从来放不下的话,就会无尽被消耗。
不争辩,及时遏制住自身的表达欲,不断地强化自己,让自己人格走向独立。
学会不争辩,不与人争辩,不甘自己纠缠,也不跟万事万物纠结,你才能够保证心态稳定,情绪稳定。
然后,生活也稳定。
《道德经》云: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一个人,越少争辩,就越能够撑起格局,就越能够走向反省,拓展认知。
如此,一旦意识到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底层逻辑,那么做人的层次就高了。
这样一来,我们自然能够运用天道的智慧,拿出人道的感悟,在现实当中,不争抢,不争辩,不争输赢。
最后,敬畏天道,你才能够活得从容,豁达,清醒,潇潇洒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