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总是感觉身体不太舒坦,所以每次锻炼时都有些惰性,但想到已经打卡1/3了,只有咬牙坚持。
昨晚不情不愿的锻炼时就想到我们的孩子,他们面对每天的学习及作业,面对升学的压力是否也是不得不做,不情不愿的呢?
但当我在做第一个下弯抬手的动作时(这是我最不喜欢的动作),小可突然跑来亲了我一口。由于这几天腰一直疼,这个拉伸动作后明显感觉舒服了很多。再加上小可这一口“看见及鼓励”,后面的每个动作我都做得非常认真及到位,全套练完后心里竟然升起了欢喜及成就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4299108/de01659b2af9e6f5.jpg)
你看,就这一念转变,就由不情不愿到自觉自愿的欢喜及成就。这带给我的洞见:
1、最初的“不情不愿”是因为我不想中断,所以“不得不”。---这是在规则下想维护形象及负责任,这是在压力下的选择,虽然去做了但倍感压力。
2、后来的自觉自愿,是因为得到了及时反馈(练完就感觉到腰舒服多了);同时又被孩子真诚的鼓励到了。---我感觉锻炼它会带了来舒适。在孩子亲吻我的那一刻,我感觉到了看见及支持。
3、练完就感觉到腰舒服多了,那就是及时的鼓励反馈。及时的正向反馈,总是让人会生出高兴、兴奋、开心愉悦……之感,让人也更容易投入其中。就如女生都爱的嗑瓜子,瓜子壳开时的清脆声、瓜子入口的香脆味,都是及时的反馈,让我们一吃就停不下来。
4、而孩子跑来快速地亲我,就是她对我的全然支持, 这样纯粹的支持是会带来力量的。孩子看到了我的不容易,锻炼之初她就每天像我以前催她作业一样,不厌其烦絮絮叨叨的提醒。(见上篇)
![](https://img.haomeiwen.com/i4299108/ed39bf011544dece.jpg)
在记录时,不由想到我们的孩子,如何‘也能让他们由“不情不愿”到“自觉自愿”,去感受变化并享受过程呢?
在我们看来觉得简单的事,比如做作业,比如个人卫生,比如阅读……其实做起来都真心不容易呀。比如:成人都知道锻炼对身体好、对管理身材好;而且也就45分钟一堂课的时间,但真正持续做到49天,并且还每日心甘情愿好像也没几个。 还比如:有一段我也有番茄钟去看书,但25分钟专注真心很难,思绪像脱缰的野马一直在跑。
如果父母首先去看到孩子的天性,看到他们去完成这些“简单的事”其实不简单,这是他们在对抗天性,是否会让你心生同理,是否会让你更容易平静、是否会让你容易去接纳呢?
第二步:要及时给予孩子正向反馈,当她们做到时,进行具象的及时鼓励(我看到…(观察)…这件事为你带来…(品质或需求)…)及时的反馈一定要真诚,切记泛泛其谈流于形式。
第三步: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是对“他这个人”的爱,肢体\神态\语言都是表达爱的直接方式,每天让孩子至少有一次真正的感受到爱。就如小可突然跑过来亲我的那一下,就短短的几秒,但那触动会影响很深。
人生就是一场场让生命成为庆祝的练习!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https://img.haomeiwen.com/i4299108/c7a987de43e0277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