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是最早用他的灵魂马车的寓言描述了人类的“矛盾冲动”这个特质的。在柏拉图看来,人类之所以会有内心的冲突,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心理是由三股力量构建而成:
马车夫代表了理性,其使命是引领心灵走向天国的永恒真理;
马车前面有两匹马牵拉,白马代表的是追求荣耀的自我,一直受到强烈的道德感的驱使,所以会努力追求正义和公正;
黑马代表的是追求欲望的自我,总是难以抵抗欲望的摆布,所以一心只想追求性、美食和财富。
白马一心想要升入天国,黑马却只想留在凡世沉湎于世俗的快乐。
柏拉图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灵魂的旅途中我们离不开黑马的助力,他还认为要想精神正常,实现平顺的心灵之旅,我们要学会利用追求欲望的自我,但同时又不能让它占据主导地位。
弗洛伊德也借用了一位马车夫操控一匹马的情形,来对我们的矛盾内心进行比喻。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精神具有三重构成:本我、自我,还有“超我”:
马是“本我”,即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欲望,虽缺乏意识但无比强大,属于我们精神能量的来源。
马车夫是“自我”,即我们后天养成的能力,我们需要它来对本能做出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外在世界。自我总是利用理性和事实真相来帮助我们,希望找出既能满足本我需要也能被社会接受的有效方式,比如延迟自我满足和压抑社会无法接受的行为等。
超我是我们的道德指南针,主要来自后天养成,大部分得益于父母的灌输,其手中的武器就是人类的内疚和羞愧。
健全的自我可以有效地驾驭本我,同时又可以满足超我的道德标准;然而,如果自我不够强大,想要协调好“凶残的本我”和“折磨良心的超我”之间的关系则会力不从心。
所有向外的追求都是靠一鼓作气的意志力来达成的。从智者、解脱者们的角度来看,一鼓作气的意志力(self-will)就叫做内在暴力(inner violence)。
如果我们永远都是向外追求、向外达成,那我们的内在从来没有享受过暴力平息下来的平和感,对不对?
当我们在翻手机、忙碌、追求外在的时候,一直不断地在消耗、制造内在的乱流,而内在的乱流会透过经络落到五脏六腑里面,五脏六腑时时刻刻都在接受脑袋、心理需求、情绪所散发出的信息,这些信息时时刻刻影响着五脏六腑。如果我们的内在永远都是在波动、追求、混乱、运用意志力,在内在暴力里存在的话,五脏六腑接受到的讯息时时刻刻都是不平和的,这也是一切身心疾病的源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