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开始对节孝、三纲五常等儒学大加提倡,每年都要访求孝子及烈女节妇由朝廷隆重表彰,此后数百年中国涌现出无以计数的“体制性寡妇”与“体制性烈女”。我曾统计《福建通志》的《节烈传》,节妇烈女3343人,其中唐1人、宋36人、元31人、明741人、清2524人。三千节烈,血泪成河。难怪清时戴震指控:“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当代著名青年作家慕容雪村在网易女性频道的一次演讲中说:
中国历史上有一本《烈女传》,或叫《烈女经》,这是非常坏的一本书说得全都是邪恶荒唐、令人发指的事……我们常常说,中国有三千年的孓明,我理解文明这个词,除了文化上的昌盛,更应该讲求人道,应该有思想上的开明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在女性地位这个问题上,中国其实算不上什么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始至终都是个野蛮世界
当代著名学者余英时说:“中国历史上向来就有两个‘儒家’
是被迫害的儒家,一个是迫害人的儒家。”这些批判虽有过激之嫌,但无不在理。 其二,制约社会发展。朱熹影响力最大的名言是“革尽人欲,复尽天 理”,对此他曾亲自解释:“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对此,我们可以试作如下推理:吃面团充饥是天理,想在面团里包肉又加味精等美味就是“人欲”了;住茅房遮风挡雨是“天理”,想盖砖瓦房住得舒适就是“人欲”(朱熹门徒“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一文中就明确要求人们“勿穿灯心草等编织物遮羞是“天理”,穿棉衣保暖姑且恩赐,而想穿毛衣类又暖又轻便又好看则决不能不革 总之,为生存着想是应当复尽的理”,为享受着想是应当革尽的“人欲”。举一反三,乘飞机而不走路点电灯而不点油灯,用电脑而不用传统的“文房四宝”等等,统统属“人欲”而,推动科技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正是“人欲”。18世纪初,思想家曼德维尔出版《蜜蜂寓言》一书,写一群蜜蜂一个个讲究享受,于是努力工作,整个社会迅速繁荣。后来,这群蜜蜂突然改变,不再追求享受,崇尚节俭,结果民生凋零,最后连敔人入侵都无法抵抗。西方经济学中的“的悖论”就是说:私人储蓄增加,在个人来说是增加财富,对挛性《旱年蛳》低业“留半点西暴水学构的故事,更注意到古埃及兴衰的史实。古埃及建造宏伟的金字塔,又大建教堂并大规模做道场,促进了消费,所以古埃及很繁荣。后来,它不再建金字塔和教堂,社会也就衰落。罗马帝国也如此,每年节日多达三个月,庆祝达西亚战役胜利活动长达123天,享乐的消费促进了它的繁荣昌盛。至于我们自己,可以稍加回忆:倡导“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候,那是什么样的时期?
我对朱熹及儒家的态度是:我尊重他们在历史上的作用,理解他们的时代局限,但为它的复辟倾向深感忧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