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熊猫书院----Day20

熊猫书院----Day20

作者: 逆流而上的刘青荣 | 来源:发表于2018-01-05 21:27 被阅读0次

    我们要明白,努力不仅仅是意志力或者信念,更是一种需要学习和提升的才能,需要调配个人的资源,选择行动方向,把控执行进度和调适其他多方面的因素。采用什么样的时间投入策略,怎样有效启动、维持、专注和优化这种投入,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今日总结:

    《精进》--如何努力?思维导图

    熊猫书院----Day20

    关键词:

    才能观,必要难度原则,意志力,兴趣,大学生,勇于不同

    要点:

    按照“特有(exclusive)——普遍(inclusive)”和“恒定(stable)——发展(developable)”两个维度,即“杰出才能只属于少数人还是具有普遍性”和“才能是固定的还是可以发展的”,可以把才能观分为四种类型。

    “普遍——恒定”的才能观认为人的才能是多种多样的,且与智力、个性、动机、知识和经验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都有关。人需要主动地去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

    心理研究发现,成长型心智的人所取得的成就明显高于僵固型心智的人,换句话说,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好并不断为之努力,就真的会变得更好。

    学习时要主动给自己增加一些难度,这是非常必要的提升学习效果的手段。

    长期坚持一件事而不感到痛苦的法则应该是,让自己收获的满足感超过所有付出,即用兴趣和激情驱动自己继续做下去。

    大学生应该让自己不只是学习者,也是探索者。

    只有独一无二,才能不可取代。不必过度追求社会认同,尽管去做“酷”的事情,重新发现事物的价值。

    思考与实践:

    请思考,在你现在的工作或学习中,你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有多少继续增长的空间?为这种优势设计下一步要挑战的难度,写出具体的训练计划。完成计划后写一份总结报告进行反思,并把报告分享给其他人,收集反馈意见,对再下一步的挑战训练做出修正,循环重复以上过程。根据你想达到的最高目标,为自己设定一个达到目标的时间,在这期间寻找一切有用的资源付出努力,希望你能为之不断攀登,直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本书的内容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一条精进之路,但正如原书中所说,这条路漫长而艰险,本无捷径可走,只能带着一颗独立的心上下求索。愿读者在这条路上能昂首阔步,不留遗憾。

    才能可以提升吗?

    关于人的才能,有两种经典的分歧,一是认为才能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取和提升,另一个是认为才能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改善空间较小。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玛利亚•梅耶斯(Maria Meyers)和同伴总结了心理学家的研究,把对于人的才能的认知进行了进一步分类,按照“特有(exclusive)——普遍(inclusive)”和“恒定(stable)——发展(developable)”两个维度,即“杰出才能只属于少数人还是具有普遍性”和“才能是固定的还是可以发展的”,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图片来自《精进》一书)

    (一)四种才能观

    由于才华横溢的人类群星太过闪耀,天才论深入人心,即上面的四象限图中的“特有——恒定”才能观。尤其是智商测试普及后,人们更加认为智商是恒定的,天才只是少数。但其实智商测试的准确性一直颇受诟病,目前心理学家对人的智力的认识并不充分,测试出来的也只代表人全部智力的一部分。如果因为测试分数低就认定自己智力平平,发展受限,那是很可惜的。这种“特有——恒定”的观点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也颇为常见,因此对现实中个人发展的影响非常大。

    很多积极心理学家更倾向于“普遍——恒定”的才能观,即认为人的才能是多种多样的,如同这个世界的色彩一样绚烂缤纷,且与智力、个性、动机、知识和经验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都有关。人需要主动地去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扬长避短,让自己更加自信。当然,社会现实是残酷的,如果一味陶醉在自己的优势中,对自己定位不清,也容易引起个人发展中的种种问题。

    此外,还有一些心理学家所持的是“普遍——发展”的才能观。前面我们讲到的隐含假设中有一项是“僵固型心智”,这个概念与“成长型心智”相对,是由发展心理学家、斯坦福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提出的,这是“普遍——发展”观点的代表。德韦克发现,成长型心智的人所取得的成就明显高于僵固型心智的人,换句话说,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好并不断为之努力,就真的会变得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心智是会互相转化的,要想从僵固性变为成长型,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我们要把绝对化的否定评价改为开放的启发式提问,比如“我不擅长做这件事”可以改为“要做成这件事,我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自己?”“我绝对不会像他那样做事”可以改为“从他身上,我是否能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最后一种“特有——发展”观就是我们所说的”培优”,学校里的“尖子班”、“火箭班”也是实践这种观点的代表。这种人才观只着眼于少数人,事实上,野蛮生长的优秀人才也比比皆是。

    总而言之,人与人之间的禀赋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差异的程度并不如一般人想象得那么大。与其纠结于天赋,不如积极寻找自己的优势,并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尤其是对于教育背景、家庭背景一般、也没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来说,要克服对前途的迷茫焦虑,就要把自己手中不算多的资源集中起来,无比认真地、专注地做好一件事。为了论证专注的做事态度对人未来发展的影响,作者将数学专家研究得出的投入时间——学习效果曲线和美国NBA的球员排名——收入曲线组合起来,假设专注投入时间越长,学习效果越好,能力也就越高,得到这样的一幅图表:

    (图片来自《精进》一书)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浅尝辄止的人的收入甚微,而专注走到最后的人将会获得超高收益。

    在现实生活中,姑且不论天赋,很多高手的努力程度的确已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曾在《东坡志林》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有人求教欧阳修怎样写文章,他答道:“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就是说,要写好文章,唯有多读多写,一般人却每写一篇就希望有过人之处,这样的心态很难达到高水平。

    另一个例子是国画大师齐白石,他年轻时曾跟着师傅做过木工活,有一次在一个主顾家里干活的时候,他发现了一套《芥子园画谱》,顿时视若珍宝,他向书主把这套国画教材借来,用了半年时间一笔一画地勾描下来,总共画了有16册。接着,他又用了五年时间反复临摹这套画谱,就此打下了绘画的功底。齐白石为了兴趣所付出的这种努力,放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作者说,齐白石是“手艺人”,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手机艺人”罢了。

    熊猫书院----Day2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熊猫书院----Day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xe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