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去年,我在火车上遇见的一位大哥,当我上车安顿好自己铺位坐下后,发现对面下铺坐着两位50岁上下的一对中年妇女,看样子是几个朋友组团出来旅游的。
其中那个中年妇女一直在说事,说到激动时候就会哭也会骂上几句。另一位大哥就一直在安慰,不停的劝说:“你们离婚都过去那么多年了,就不要再回头看那些不愉快的事情。现在你过的舒服自在,也找到了对你好的人,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尽管我不知道这位妇女当年为什么原因离婚,受到了多大的伤害,也不能感受他的痛苦。
但是我很想对她说,让自己的生活总是充满恨意和愤怒会消磨自己的容颜,让自己老得很快,也会让身边的人感受到太多负面能量而想逃离。
那样发牢骚哭诉的样子真的很丑,一点也不能让人生出悲悯之心,因为那里面有太多黑暗色的仇恨。这样抓住恨意痛苦不放手,也就不能重获正真的快乐和轻松。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原谅别人,就是放过自己。如果你不能放过别人,就是自我囚禁。不管你在哪里,都是悲痛、怨恨的牢狱。
曼德拉曾说:“当我走出囚室,走出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很清楚,如果不能把悲伤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监狱中”。
02
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长篇小说《绿山墙的安妮》中有一段情节:
安妮努力学习,她还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尽可能地明白事理,努力完善自己。
她在学校团结同学,组织成立故事会,让一批喜欢文学,爱幻想的同学聚在一起,学习,交流,提升水平;
在家里,她是知恩图报的孩子。对于收养她的马修和马瑞拉两兄妹,安妮无以为报,只有拼命努力,不断地赢得更多荣誉来报答他们、宽慰他们。
马修因为心脏病发作突然离去,年纪渐老的马瑞拉视力越来越不好。面对这种情况,安妮放弃大好前程,选择在镇上做老师,以陪伴马瑞拉。
她从一个率真任性、倔强的小丫头,变成一个懂事、知书达理的淑女。
她对所有人都很好,但有一个人除外,这人就是吉尔伯特。
没错,吉尔伯特是嘲笑过她,但是,当时他就知道错了,并向安妮道歉,安妮没有原谅,并且发誓永远恨他。
这件事也触动了安妮的逆麟,她决定同吉尔伯特竞争,要打败他,让他尝尝失败的耻辱。
荣誉常常在她和吉尔伯特之间来回波动,第一天,吉尔伯特做对了所有算术题,第二天,通宵猛攻十进位小数的安妮又名列榜首。
她一直对他怀恨在心,不承认和他竞争,并以他们名字写在一起为耻。
但事实是,随着时间推移,安妮已经没那么恨他了,好几次提到吉尔伯特却欲言又止。
03
她早就原谅他了,只是她不肯低头。
在一次池塘边戏水时,安妮的船随着水漂走,而且船开始漏水,生死时刻,吉尔伯特救了她。
这原本是修复关系的最好时机。
然而倔强的安妮因为强烈的自尊而将这次机会失之交臂,事后,她后悔了。
后来,吉尔伯特知道安妮想留在镇上当老师照顾马瑞拉的时候,吉尔伯特把当自己的名额让给了安妮。
安妮终于向吉尔伯特伸出了和解的手。
一对冤家,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如果说是冤家,还不如说是安妮和自己那个狭隘的认知以及脆弱的自尊心较劲。
有句话说,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一旦不再自我设限,便会发现,人啦,很多的苦恼都是作茧自缚。
当你跳出原来的框框,便会发现,世界可以如此安详,天高海阔。
04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发生激战,最后两名士兵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这两名士兵之所以在激战中还能互相照顾彼此不分,因为他们来自同一个小镇。他们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互相鼓励和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未与部队联系上。
幸运的是,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能度过几日了。也许是因为战争的原因,森林中的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除了那只鹿,他们再也没有看到任何动物,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龄较小的那位士兵身上。
一天,他们在森林中遇到了敌人,经过一番激战,两人巧妙地避开了敌人。
就在他们自以为安全的时候,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士兵中了一枪,幸运的是仅仅肩膀受了伤。
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过来,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伙伴痛哭不止。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两眼直直的。他们都以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身边的鹿肉也没有动。
谁也不知道,他们那晚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第二天,部队找到了他们。
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士兵说:“我知道是谁开的那一枪,就是我的战友,他去年去世了。
在他抱住我的时候,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但是当晚我原谅了他,我知道他是想独自占有鹿肉活下来,我也知道他活下来是为了他的母亲。
此后30年,我装着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家。
战争结束后,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他在他母亲的遗像前跪下来,请求我的原谅。
我没有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我没有理由不原谅他。
一个人,能容忍别人的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狂妄无知要靠极大的心量。
大多数人际关系中,痛苦往往来自于身边最亲近和信任的人,伤害了自己。
但真正的问题是:即使事情已经过去很久,受害者都还记忆犹新、反复回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