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践行了“快速阅读”,读书效率呈几何倍增长:
过去,一年难读5本书;
现在,工作生活之余,每天读一本,毫无压力。
有时会被快读的成就感推动,疯狂向前,有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
但是,在快速阅读半年之后,我做了一个重要决定:
一周只读5本书。
Why?保证品质。
完整意义的学习应该是由“输入、内化、输出”三个环节组成的闭环。
输入是为了输出,遵循漏斗效应:没有足够的输入,内化提纯过后,输出所剩无几。
但是,如果只有输入,没有即时、高效的内化及输出,输入也只会变成一闪而过的尘封记忆。
而你的脑袋,也会因为不停塞东西而直至当机,沦为类似垃圾硬盘一样的东西。
可悲的是,储存空间还不一定有硬盘大,提取速度还不一定有硬盘快。
简而言之,就是“硬盘还不如的东西”。
为了实现高品质的学习,推荐两款“内化”工具:
工具一:思维导图
被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思维工具。
1)不同于传统的目录或树形图,思维导图从结构上尊从了思维的发散性,可以从上下左右多个维度进行思考和记录,有利发挥创造力;
2)思维导图帮助大脑提纯和记忆少量的关键信息-杠杆信息。不再长篇累牍的记录和记忆,大大解放了脑力又保全了核心信息;
3)思维导图往往辅以简单形象的图形图标工具,运用当下热门的视觉化思维帮助人们表达和记忆。
工具二:写作
读一本书和写一本书,完全是不同概念、不同境界。
读往往只需要关注书面知识点,而写则要考虑更多:
1)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2)内容的呈现顺序;
3)恰当的表达方式;
4)内容的精准及公允
如果能把读到的东西用自己的方式写(表达)出来,并且让人看得懂、用得上,才算是对内容有了真正的掌握和了解。
关于知识的“输出”,我们在以后的训练营再做详细分解。
所以,为什么一周只读五本书?
你知道答案了吗?
轻客365-创业一年记,我们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