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内心的不喜欢,从来没好好读过《水浒传》原著,这段时间下定决心准备慢慢研读,一天,读一章。
发现《水浒传》中第一个出场的重要人物,既不是梁山中人,也并非哪个好汉,而是街头混混高俅。
高俅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书中写到:高俅是东京浮浪破落户子弟出身,从小就不务正业,只好各类玩耍,既喜欢武的,比如刺枪使棒、相扑摔跤;也喜欢文的,比如诗词歌赋,写字。尤其令人叫绝的是,高俅在各类杂耍方面具有极高天赋,其中玩得最绝的活计莫过于蹴鞠了。
高俅踢球的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只要他一下场踢毬,能让那球就像粘在了他身上一般,可以由他控制,随心所欲,这一技艺,几乎无人能及。因此,人们把他的本名给忘了,都叫他“高毬”。
后来发迹,便把“毬”字“毛”旁去掉,添作立人,叫作“高俅”。
施耐庵先生的讽刺艺术真是高明,汉字毛旁写作“犭”,属于“犬”部,“高毬”劣迹斑斑,遭世人唾弃。“后来发迹”改“毛求”为“立人求”使他由别人眼中的犬变成了人,其实他不明白,改为立人,人也不一定能立得起来,不过是衣冠禽兽罢了。
对于这样一个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连他的父亲都不能容他,忍无可忍之下到官府告了他一状,结果,高俅被“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后来,高俅到淮西投奔了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世权。 柳世权不想长期收留这个无赖。经柳世权推荐,高俅回到了东京投奔药商董将仕。董将仕也不愿收留他,便打发他去投奔小苏学士,小苏学士又将他推荐给小王都太尉。
就是这样一个为人们所唾弃的家伙,却被哲宗皇帝的妹夫神宗皇帝的驸马小王都太尉收留“在府内做个亲随”,并待他“如同家人一般”。
因此使高俅有机会跟他的小舅端王——后来的宋徽宗皇帝接近,被宋徽宗所看中和重用。没半年之间,直抬举高俅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大概就是咱们今天的军队的总指挥。
对于高俅的发迹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教育者从高俅的发迹史得出人要有技艺傍身,嗯,不错不错,人在世上行走,有点才艺傍身,更显得肆意洒脱。
领导们从高俅的发迹史发现想要高升,就需要察言观色,识人好恶,厚黑学用的滚瓜烂熟。对这些蝇营狗苟,投机去巧的事还是让热衷于功名的人去探讨吧。
命运的信奉者相信“人的命,天注定”,他们说:你看,高俅一个浪荡子,因为一脚好球给自己踢来了锦绣前程,真是命运使然呀。没有子嗣的宋哲宗突然晏驾,端王爷一跃成为了新的九五至尊。端王也是因为命运被推上了帝王之位。两个踢球爱好者影响了国家的走向!难道不是时也命也运也嘛,对于这样的巧合,我真的无力反驳!
可是细想想,作为和梁山众好汉格格不入的反面人物,高俅为什么第一个出场?施耐庵先生又为何浓墨重笔描述高俅的发家史?
我想作者一定是另有深意。
咱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的军队总指挥位置可谓至关重要,担任者要不个人武功高强,要不对江山社稷有功。可高俅既没有军功,也没有武功。他成为当时的军政一把手,靠的是巴结讨好,溜须拍马,谄媚奉承,欺上瞒下……
作者这样写其实也映射了当时皇帝的昏庸和无能,上位者如此,必然带来整个朝廷的不正之风,长此以往,忠义之士受到排挤,拍马之徒受到重用,致使朝堂混乱不堪,整个国家也会进入恶性循环。
你看,和高俅一样的蔡京、童贯、杨戬等人都得到宋徽宗的赏识,北宋灭亡也进入了倒计时,“靖康之耻”的发生在此就埋下了隐患。
小到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想看它发展前景如何,就看什么样的人受到重用即可!
历史上因为小人受到重用导致国家由强致衰甚至灭亡的例子比比皆是,可又有多少人警醒呢?!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之不存,人将何如?小人们只想着个人的发迹,不会思考如此深奥的问题,上位者只想听到溢美之词,谁又喜欢听直言劝谏呢?
可悲可叹!
人间清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