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1
万事开头难,但对天才来说大概是不存在的。
红楼梦的开头非常精妙。一上来就说到女娲补天,“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大荒山为荒唐,无稽崖为无稽之谈,十二丈对应十二正钗,二十四丈对应副十二钗(总共二十四位),青埂为情根,弃用的石头堕落情根处。故事就要开始了。
这块石头已通灵性,被某日路过的一僧一道打动凡心,央求二人带它入红尘享受富贵荣华。
僧道便说了一段话:“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持,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你看,若是小时候读书哪里读的懂这些话,每一次读红楼,也是成长的过程,细细回味越嚼越香,恭喜你,你又老了一点。
这石头当时年轻,自然也是听不进去的,极力苦求,可算是求动了两人,被幻化为一块美玉,由僧道带去了红尘。
看似荒唐的故事,已经很清楚交代了贾宝玉嘴里含的玉的出处,并告诉大家,通篇珍爱异常被喻为宝物的那块玉不过是块石头而已。
2
接着,笔锋一转,石头已经历劫结束了,回到了青埂峰,石身上记录着当年经历的事,被路过的空空道人看到,两人有一番对话。
暗合了先生对当时文风的看法,又巧妙的写出了此书历经了几番修改,书名从情僧录到红楼梦到风月宝鉴到金陵十二钗再回到石头记,也引出开篇第一首重要的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诗旁脂批: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书稿未修改完先生就病逝了,这个文学史上的王者,悄摸摸的就达到一个任何人都企及不了的巅峰,也就那么悄摸摸的走了,连书稿被借阅也总是被人不珍惜的搞丢。
到如今,除了羡慕脂砚斋畸笏叟这些看过原稿的,只想把丢失过书稿的人暴揍一顿才解气。
3
写到这,此书才正式开始红尘中的故事。
甄士隐(真事隐),名费(废),女儿英莲(应怜)、贾雨村(假语村言)、丫鬟娇杏这些人物即将一一出场。
甄士隐是个不俗的人,伏笔了其女儿香菱也就是英莲以后的风格秉性,他的出场又一次引出僧道二人。
这次二人出来是为什么?
自然是带石头去下凡,可石头并不是主角,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才是,本书两位灵魂人物非常自然的出现了,交代了二玉的前缘,现在入红尘以泪报恩,注定这一世是个悲剧。还不动声色提到后文中一位重要人物警幻仙子。
警幻,警示和幻象,是书中无处不在的暗喻。
僧道二人还很敬业的对甄士隐暗示了他的结局:
惯养娇生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香菱被薛蟠抢去的结局)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伏后文甄士隐家破人失)
书里的神仙们人都很nice,遇见个人就恨铁不成钢暗示结局,就差不拎着耳朵大声喊:你以后是这样挂的,知道吗!!
可大家都是痴儿啊,全能悟了今生,寺庙里住不下的。
4
言归正传。葫芦庙里住着贾雨村,贾雨村这个人都知道,奸雄,彼时还在落魄,比较得甄士隐赏识,和老头来往中便遇上了丫鬟娇杏,因女孩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贾雨村再也没能忘掉她容颜。
贾雨村在和甄士隐对酒吟诗这一段,有两句诗也有些意思:
玉在匮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表面上是思及自己怀才不遇和遇到娇杏后自认为遇上知己的感叹
而脂批有注: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后又批注: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
这让人很是糊涂,诗里的钗玉到底是说黛玉和宝钗,还是宝玉和宝钗?
我个人看法,第一句诗如果是说宝玉难以解释,这位小祖宗除了黛玉一生都未有所求,说黛玉比较能解释的通,心中求嫁“善贾”。
宝钗呢,有人说她以后会和贾雨村有瓜葛,因为贾雨村的表字就叫时飞,我曾经看过刘心武解读红楼梦,觉得他分析宝钗很有道理,宝钗上京其实主要目的是选秀,这个女孩心思堪比男人,嫁给贾雨村未可知,但想一飞冲天倒是很符合她性格。
有兴趣的可以读读刘心武解读红楼梦,他的观点看起来像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但考证的严丝合缝,很有些道理,不太容易反驳喔。
5
诗也吟了,酒也喝完了,甄士隐将贾雨村推荐进京去了,元宵佳节也到了。开篇头一回就写悲剧,也就先生敢这样吧。
元宵节丢了女儿,家也被烧了,甄士隐穷困潦倒,短短时间尝尽人情冷暖。所以,僧道二人前来点化他,不费吹灰之力,老头就跟他俩跑了。这也伏笔了未来的宝玉。
僧道二人唱的《好了歌》,甄士隐注解的诗,也都伏笔了未来宁荣二府的结局,先生写书没有一处废话,每个字都可能是线索。
这头荒凉收尾,那头新官上任热热闹闹,贾雨村在轿子里看见了买东西的娇杏,另一段故事又要开始了。
可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6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