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CC第11.12节 最佳的管制法或许就是解除管制
被管制的产业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必须依赖某种网络建设(如铁路,自来水)。对于这些产业,比较好的方法是成本管制法:精算过公司的生产成本后,允许一个较低的活力水平。但该方法不能让企业变得更有效率,反而会提高成本。成本管制法的替代方案就价格上限管制法。如果政府单单施以管制手段,市场通常会运作很差,当管制手段也能尊重激励因素与市场力量时,他反而可能运作得很好。
01 在某些产业中,市场竞争不可能正常运作,反而会导致所有厂商蒙受巨大损失而无以为继。若能尊重激励因素与市场力量,管制手段也可以运作得很好。市场竞争在公共事业中不易运作,换言之公共事业应该受到政府管制。
02 被管制的产业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必须依赖某种网络建设。兴建整体网络的成本是较高的,而经营的成本通常是较低的。如果放任这些大企业不管,结果往往会变成垄断或者形成“自然垄断”。
03 历史上,公共事业定价最常见的方法是成本加成管制法:精算过公司的生产成本之后,允许一个较低的获利水平(通常以一般企业在竞争市场可赚到的报酬为依据),且锁定价格以便能获取该水平的利润。但是成本加成管制法,提供的激励并不吸引人,也没什么动力去创新,甚至有动力去拉高生产成本,因为其价格设定是以足以支付成本为前提的。
04 成本加成管制法的替代方案,是价格上限管制法。在这个制度下,管制着(也就是政府)设定一个价格,让被管制的厂商在未来几年可以依此收费。但是,当管制着开始以为他们的使命是保护产业利润及其员工,而非保护市场竞争与消费者时,任何的管制法都会面临经济学家所说的“管制俘虏”的危险。
12 节:主张绝对的零污染是不可行的
负外部性与环境:解决环境污染的方法,已经从命令与控制转变为市场导向的激励设计。
本节核心的概念是“外部性”,指在直接的卖家与买家之外,有第三方直接收到这笔交易的影响。外部性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污染是负外部性最重要的例子。在不受约束的市场交易中,厂商不必为处理垃圾付钱,就不会考虑全部生产成本。命令与控制最然可以改善,但是管制者可鞥会开始考虑产业利益,而且也不会奖励创新做法。一种做法是对污染课征污染物费,另一种是可交易的许可制度,可交易许可给污染者排放某个污染额度的法律权利,且通常获许可的污染两会随时间递减,污染者未超过额度部分可以卖给别人。还有一种做法则是以财产权做激励。
01 环保人士有时会把自由市场视为环境的敌人,其实自由市场并不是环境的最大敌人。相较于高收入、市场导向的国家,低收入、市场机制差的国家通畅环境问题更严重。
02 在这里,核心的经济学概念是“外部性”,指的是直接的买家与卖家之外,有第三方直接受到这笔交易的影响。自由市场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基于买家与卖家会根据自身的最佳利益而行动。当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不利时,主张自由市场会使所有人都受益的论点就不成立。
03 “命令与控制”时经济学家专指这类管制政策的用词,它规定了可合法排放污染的最大量。但是命令与控制的管制标准通常是无弹性的,甚至明确规定必须使用什么技术来减少何种污染,也不会奖励一开始就避免污染或者降低污染至法定标准之下的创新做法。
04 命令与控制管制法的替代方案,遵循了市场导向的环保政策大方向。这些政策试图以市场激励来运作,而非命令厂商采取某种行动。这些政策有几种方式,其一是对生产者每单位的污染课征污染税货污染费。另一个市场导向的环保政策,是“可交易的许可”制度。可交易的许可给污染者排放某个污染额度的法律权利,且通畅获许可的污染量会随着时间递减。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以“财产权”做激励,比如让住在动物保护区附近的每个人都有来自观光旅游的经济激励去保护这个公园,那么动物周遭的人们就有充分的经济理由来保护他们。
05 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零污染不是一个实际或游泳的政策目标,零污染意味着关闭大部分产业和停止大多数经济活动。我们所有的政策选择,无论是命令与控制还是市场导向的环保政策,都需要允许存在一些污染。主张绝对的零污染是不可行的,也不够理性。合理的政策目标是平衡生产效益与污染成本,换言之,让生产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彼此平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