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悦己,愚者悦人?
智者悦己,愚者悦人。这是谁说的?不必深究。不过说实话,听起来让人怪舒服的,谁不喜欢做悦己的智者呢?既然愚者悦人,谁愿意当悦人的愚者?那就大家都当智者吧,虽然在当今社会,应该承认,一般人常常不得不做愚者,委曲求全悦人。不过,智者悦己,愚者悦人的说法显然和我们所受的正统教育格格不入,或者说干脆恰恰相反。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所受的教育是这样的:要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无私奉献一辈子。有多少在西方学有所成的高科技人才,毅然放弃高薪舒适的生活,历尽艰辛回到祖国,到西部大漠,研究尖端武器,隐姓埋名,默默奉献,甚至和家人失联几十年,被批斗也绝不放弃,艰苦卓绝,无怨无悔,临死还一定要把自己的积蓄交党费,不留给子女家人,所以他们都是大家的楷模。这样的楷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绝不悦己,总是悦人。悦的是什么人?应该是人民和祖国吧。但人民和祖国是否知道?还是另有其人受悦?他们是智者,还是愚者呢?
有人为抢救一根木头,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英雄。这样的英雄悦己了吗?有人说他具有崇高的精神,这样做死了也会含笑九泉的。那不是悦己么?不过,谁知道呢?那不过是某些活着的人的想象吧。要是让这些人亲自来学习实践,他们会勇往直前吗?所以这样的楷模还有一个特点:大家可以仰望,但愿意亲自实践的可能性极小。楷模和普通人之间有一道鸿沟,于是说和做只好完全分裂。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
至此,可以得出结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一个极端,而智者悦己,愚者悦人是另一个极端。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人思想的变化常常如此。
但如果人人都当智者,都只要悦己,谁也不愿意当愚者,不肯悦人,这样的社会是不是有点可怕?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被人讨厌的。其实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乐于助人,互帮互助,富于爱心,同情心的和谐社会。这样大家会更幸福,更快乐。如果社会中有太多只知悦己的智者,或者口头高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伪善者,那就糟糕了。
因此,人活在世上,既要悦人,也要悦己,但两者之间应该有一种平衡。人当然喜欢悦己,不愿意悦人的。硬要反过来,那是违背人性。非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就只好当作虚伪的口号喊一喊罢了,有什么办法?
如果承认人性恶,就要有法律来约束恶;承认人自私,就要树立关爱别人的道德观;承认人懒惰,就要允许人有休息娱乐的权利,无可指责。强调人性善,就可以披着善的道德外衣作恶,甚至作恶也可以原谅;强调人大公无私,就忽悠多数人无私奉献,好处让少数人独吞;强调人性勤劳,让大家拼命干,而该得的报酬却被悄悄遗忘。
所以,这样看来,某些人的确是智者,他们始终在悦己,贪婪无度;而绝大多数人都是愚者,只知默默埋头奉献,悦人不止,克己奉人。这一套把戏,有人玩得炉火纯青,但很多人还欣然接受,让人说什么好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