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大意略过。
是的,找到同道之人实实在在不容易。孟子老先师确确实实说的入情入理——禹、稷、颜回同道。相对而言,大禹和后稷生活在他们当时的太平时代,能够为了大众利益为了职责所在为了公平正义,多次路过家门却不进,的确应该肯定。另一方面,颜渊生活在乱世,居陋室,一筐饭,一瓢水,忍受得住很多人不能忍受的清苦生活,初心不改修身养性当然也应该得到应有的评价。
所以也就有了,救急不救穷等等类似的说法。一种是“同室的人互相打斗,即使是披头散发,帽缨紊乱也都可以去劝救。”另一种是,“现在此时太平年代乡邻中有打架的,再不讲原则行为不讲礼仪那就有些过于糊涂了。”一方面是人间疾苦,另一方面是安贫乐道,彼时与此时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行。即使是时间空间两类人互换,大家做出的言行举止也会都是正确的,这才是“事情怎么正确怎么去做”,是我们的方向理所应该。
生存生活,每个人都不容易,所以才有了感慨“生不易活不易生活不容易”。除却切身利益,不妨还得多多思虑周到一些,多多考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基础之上这才是文化属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道之行也。平心而论实事求是,有里有外里里外外“相互的帮助支持”很是重要。
身逢盛世,何其幸也,多多用心用脑学习成长进步就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