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看过几部上映的中国和外国的电影,其中令我影响最为深刻的,印度电影就占80%,有《神秘巨星》,《摔跤吧,爸爸》,《嗝嗝老师》,《印度合伙人》,《调音师》以及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和获美国奥斯卡多项大奖的电影《绿皮书》。
最近两年,印度电影的受欢迎程度独占鳌头,已经今非昔比了。60年代,70年代的长辈们对于曾经印度电影的认识和理解如今被颠覆了,甚至90后,00后不再相信长辈们口中的印度电影。根据线上的电影热门评论和大家的口口相传,印度电影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走入了影院。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我所列举的几部电影他们都不含浮夸的剧情,高含量技术的特效,都是文艺片。美国文艺片的深度和高度是其他国家望其项背的。但是正当美国突然转移路线走向高端科技时代的科幻片时,"聪明"的印度恰时的跻身进入到拍文艺片的行列中。而且反响效果非常好。我听到的老一辈们对印度电影的评价是这样:第一:歌曲好听,舞蹈好看;第二,演员男才女貌;第三,剧情虽然简单大多是爱情片,但却让人感觉印度电影不知所云,没有所谓的中心思想。
而今天的印度电影颠覆了传统的电影拍摄理念。既不失去歌舞升平,帅哥美女的美好画面,又揭示了一定的道理。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整个艺术方面处理有很高的水平,近乎接近美国了。情节上变得跌宕起伏,构思巧妙,更加注重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赋予每个人物性格更多的表现张力,主题内容不再单一,不光只是像以前只写爱情,而现在围绕以爱情为辅线,以人性的弱点为主线,多条线路一齐发展来形成立体的电影主题。 让我有深刻印象的是比如《调音师》,它又名《看不见的旋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为了出名而假装是盲人的钢琴青年家因为亲眼目睹了一场一个音乐家的妻子和他妻子的情人共同谋杀了这个音乐家之后,与他们互相斗志斗勇,并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从假盲到真盲再到假盲的一系列故事的过程。电影有3个情节转折点就是这个钢琴青年双眼的真假。当他假盲的时候,他既赢得了女友的芳心又在小城市中小有名气。但是因为一场谋杀案,他被凶手陷害变成了真的盲人,但是这个电影没有过多的把笔墨运用到直接正面描写这个男青年心里的波动起伏,而是通过遇到了一对贩卖器官的商贩要贩卖男青年的器官,这其中也反映了印度社会的混乱和黑暗。男青年的器官最终没有被解剖是因为他聪明地利用商贩趋利心理,他将把商贩的利益与自己和凶手的斗争关系联系在一起,才引出了凶手的出现上当,使得凶手也落入了商贩的器官黑市手里而保住了自己的生命。但是黑心的商贩为了更大的生意这个生意就是,凶手的血型和急需血液的有钱人儿子匹配,幸亏男青年的不匹配。故事在这里又发生了转折,男青年面对着人性的考验。是否是和商贩一起毁灭她,商贩还在旁边鼓捣男青年,将女凶手的眼角膜可以收回再医治他的眼睛。但是善良的男青年甚至都没有徘徊,而是坚定的选择放弃这次重见光明的"机会"。通过这一系列的变化,从侧面烘托出男子的心底的善良和正直。而且为了树立该青年的高大形象,采取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让观众感觉这个男青年假装是盲人而对他产生反感。整个故事前后衔接得当,情节跌宕起伏,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剧情反转吸引你的眼球。通过情节的转换侧面反映人物的心理变化,可谓一大好剧,我觉得这部电影代表了印度电影史上的最高水平。
我觉得印度电影的巨大改变代表着印度整个艺术家们的精神高度和对于电影文化的理解的成熟深度。中国的电影也有些突飞猛进的变化,但是也要进行与其他国家电影水平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良性公平地竞争。但是请记住一句金典的话:最可怕的就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要努力。中国电影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