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情绪波动很大,原因在于大宝在预习《葡萄沟》时,说让他自己预习,结果一个半小时,才组完词语。
而部分词语还是照抄学习书。
此外,还没有圈文中的生字和该认读的字。
我观察到,他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居然只写了这么一点,我特别生气,尤其是我去检查时,他又在扣脚。这让我更加生气,觉得他真的不认真。而我对他的期望是,能够早早认真的写字,而且能够预习完,我对于他的预期是半个小时组完词语。但是他花了三倍时间还没有完成,所以期待和实际有落差,就很失望。
而且他的数学作业还没有做,计算也没有做。
此时,已经快9点了。
睡觉时间到了。
所以,我的火冒的更大了。
于是,我就用吼叫的方式来对他。
当然,结果就是对抗。他说我去洗澡都不行吗。
并不是我不让他洗澡,可能是因为他内心觉得妈妈经常不尊重他的选择,失去控制权,就用语言来表达不满,看,你就是不满足我,总是让我生气。
而且这种不满是一直在累加的,并不是一天两天的。
他在抗争,希望我都能依照他的来。
而我,则是希望他能利用这剩下的一点点时间去把数学作业做了。
当然,他赢了。他去洗澡,我去楼顶晒被子,由于五六件被套,所以用的夹子等很多 ,下来的时候,他才洗完,还在擦身子。我就又不满了。
这会儿都快九点半了。
他爸爸生气了,而我则是特别严肃,于是开始数落他拖拉,导致作业没完成。
他穿完衣服要去做数学,我不让,原因是太晚了。我这会儿真的静不下来,用的是质疑他的语言,你自己把时间花完了,不能写了,这是你的事情,去睡觉。孩子就要哭。他爸还真的上手了。于是在哭哭啼啼好一会儿,然后去刷牙,我问他有没有刷干净,他觉得我要打他。又哭。
可见,他是真的很害怕我。
分析:
1、我为什么对他要有预期?
我希望他优秀。为什么希望他优秀?我觉得的教育是有成效的?教育是用对孩子的预期来衡量的吗?非也。
我如果想改变他,那是不对的。我可以引导,但是不应该有期待说孩子在什么应该改成什么样,孩子也是个人,他会有自己的节奏和想法,告知,然后巧妙引导就行,什么时候开花结果顺其自然。
2、课题分离
我的任务是,引导,但不越界,学习是他的事情,什么时候学习,怎么学习效果更好,怎么做才是更加高效,才能让自己更快乐等,但是要不要采取,或者采取了多少,以及什么时候真正变成他的东西,都不是该预期的,而是学会引导才是我的,其他他的拖拉磨蹭和导致作业完不成等,都可以平静的接受。
我该跟自己说,我今天的任务是跟孩子说,我可以告诉你我所知道的,觉得最好的,或者用游戏的方式来玩,等,但是孩子是个人,是个值得尊敬和欣赏的人,我要多去赞扬他,肯定他,而后稍微发现一个点,然后开心的做完我自己的,而后孩子的学习情况,效率等都不是我该考虑的。
3、巧妙的提醒方式
明天中午,在吃饭时,和孩子讨论,他喜欢的提醒方式是什么。biu,biu,插电,花儿浇水,卫兵回来,宝贝分离等等,希望他能选择一两种,而后看看每晚提醒几次合适。
再次确认,几点就做完作业,没完成就不做了。
4、阅读
阅读非常重要,8点后阅读半个小时,看看能否在9点半之前上床睡觉。
我觉得阅读是和孩子一起的亲密时光,可以探讨故事,探讨发生的事情,乃至作文的写法,思想的碰撞,交流,看着孩子眼睛说话,都可以让我感受到愉悦,和孩子更加接近,亲子关系是一个大挑战了,一定要抓好这个。
我觉得这个比作业更加重要,他可以让我们朝着更加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不是一直在紧绷的状态下,除了作业就很少交流,这是非常不对的。
而且我牢记,1>3>6,虽然是二年级,效果比一年级打折,但好在还没完全定型,需要费点力气纠正。再不好好纠正,后续就真的很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