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杨照
这几节的内容,是关于考古最迷人的地方——如何运用推论与想象,扩充对于眼前考古事实的理解。通过从各处遗址挖出并重建的房舍样貌、瓷石器物、不同的人对当时那个时代的生活有什么样的理解或猜测?
1. 不同的文化中心,在差不多同一时期发展出各自的特色文化。到五六千年前,彼此之间开始有了交流。它们的交流以极其缓慢的速度进行,我们今天开高速公路一小时能到的距离,当时的人基于不同的偶然动机,通过不同的移动方式,可能要花二十年乃至五十年才能走完。怎么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2. 红烧土为考古学中与建筑有关的历史遗存,通常用来判定房屋存在的可能性。史前时代的人们通常将草木和泥土掺和起来建造房屋,再用火烘烤墙体和屋顶,以使其结实坚固,泥土经过长时间烘烤后变成红色。此外,炊煮的灶炕、失火后的房屋和燎祭后的场所都会留下相关堆积。磁山裴李岗文化是比较早、比较简单的文化。这个居住遗址最重要的发现是红烧土。
3. 一步步的推论:有农业,必定要住在水边,还必定要有火,所以必定要有某种形式的灶。有火有水,但若是缺了可以装水受热的容器,农业生活还是不能成立。在人类文明起源中,这是一项可能花了几千年的时间才出现的艰难突破——陶器的发明。有了陶器,农业的条件才算真正成熟。
4. 在许多村落型的居住遗址都发现了可能比壕沟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火窑。火窑是用来烧制陶器的。陶器没那么容易烧得出来。火窑有火膛,有火道,将要烧的东西放在里面。火窑中间是可以产生高温的地方,然后要有一个让高温通过的通道,借高温将泥土原料做成的东西改造为不透水的陶器。
5. 形成中国古代村落的另一个理由来自陶器制作的专业化。庙底沟陶器的重要性在于出现平底的器型。 除此之外,陶器的另一项重大转变与技术突破是三足器。中空器皿下方做了三只脚,可以腾空站立,让火从三足器底下烧,就省了吊器皿的麻烦。而后,各个文化的制陶技术有很大的改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汶口文化,和属于仰韶文化圈的庙底沟二期相比,大汶口文化的陶器就花哨多了。 大汶口有更多不同形制的陶器:第一,陶器的模样越来越特别;第二,从今天的陶工与烧窑技术往回推,这些陶器烧制的难度越来越高;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在大汶口开始出现一些不太能纯粹从功能角度理解的陶器形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