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分享:从卖场情景式陈列到场景化营销

分享:从卖场情景式陈列到场景化营销

作者: 海生国学智慧 | 来源:发表于2021-05-24 05:40 被阅读0次

想必情景式陈列大家都非常理解。

同时,我们也经常提到“场景”这个词。

那么,一个场景到底由哪些要素构成?他们又有哪些外延和内涵?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串问题,可以说是很有深度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没法给出关于场景细致的描述和定义,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场景这个概念给出一些概略的描述和分析。

首先,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近年来,场景成了一个核心的商业课题?

十年前没有人在提场景,这几年非常地热。当然,这与吴声先生首先提出了这么一个概念有关。

但是,对于这个概念的研究,在国内目前还是处于相当初级的阶段。由于这个概念与商业现实高度的契合性,所以一提出来就得到了广泛的响应。

现在在各种场合,大家都在谈场景。

它不仅是产品经理关心的事情,人们在思考战略、商业模式的时候也经常会提到“场景”这个词。

专家、学者们可以提出很多的概念,但是能否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回应是取决于商业现实的。

场景成为核心的商业话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手机和PC,是两种产品,但它们背后实际上是两种场景。

你想一想,PC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移动性很差,甚至是没有移动性的网络终端。即使是笔记本电脑,它的移动性也是有明显局限的。比如说在很多场合你没办法开机、使用。

但是,手机是一个能一直保持在线状态,可以随身携带的网络终端。

人每天要进入到各种不同的场景当中,也就意味着手机这种终端是有多个场景的。

在手机没有成为主流的网络终端之前,LBS,也就是基于位置的服务是不存在的。基于位置,可以说是对场景的一个定义。一个终端在实现位移的时候,不仅仅是物理位置的移动,很多时候是使用场景的变化。

还有一点,手机是一个典型的数字化瑞士军刀,它能把众多的应用集于一身。每个应用软件都有相应的用途,也就意味着它们有不同的使用场景。

大致说来,场景分为物理性和心理性。而物理性又分为空间性和时间性。

所谓空间性就是一个产品,以及使用这个产品的人处在特定的空间内,他在不同的空间里就会面临不同的空间要素。在特定的空间要素里,就有特定的麻烦、难题、痛点。在这个意义上说,特定的空间就决定了特定的场景。

举个例子,拉杆箱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在汽车发明了100年之后才出现这样一种产品,不是因为它的技术难度,而是因为人们使用旅行箱的空间发生了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前,机场都是很小的,之后出现了大型机场,人们要携带旅行箱走很长的路。在这样一个空间里,难题就出现了。我们说关注场景,实际上是关注场景中的难题。

我们今天讲的关于场景的种种理论和工具,都是关于人的需求洞察的理论和工具。它的本质是对人的需求更加具体、细致、立体的洞察。

所谓时间性就是,你在使用一个产品的时候,这个产品本身随着时间的变化,它的性能、功能都会随之发生变化。

我们以一个最简单、最传统的产品为例,来说明场景的时间性问题。

通常认为,蜡烛的功能就是照明。但如果是一根很长的蜡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根蜡烛会逐渐变短,它的照射角度和范围就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往往跟我们的需求又会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解决方案。

第一种是用烛台,让蜡烛的光照始终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也就是说它变得再短,它的高度的底线也是固定的。

随着时间的变化,需求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产品的性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我们如何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没有考虑到这样一个时间性的场景的话,这个产品就是有缺陷的。

除了用烛台,人们对蜡烛的长短和粗细也作出了改变,那种长蜡烛后来被改造成为很粗很短的蜡烛,就能保证它光照的角度和范围相对固定,不像那些长蜡烛的长度会有明显的变化。

当然,这里也涉及到一个麻烦地图的问题。人们使用了烛台,让蜡烛变得很短,解决了它的照射角度的问题,同时又保证了照射时间的问题。所以,我们见到的一些蜡烛是相当扁平的,虽然它很短,但是它的燃烧时间是很长的。

还有一些问题,比如说在户外,你也会使用蜡烛,这是一个空间性的场景变化。在户外,有时候有风,有时候没有风。在有风的情况下,你就要使用一种凹型的烛台,起风的时候不至于把这个蜡烛吹灭。

从蜡烛这件商品我们就能看到,它所包含的空间性和时间性的场景,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之为物理性的场景。

除了物理性的场景,还有心理性的场景。我们还是以蜡烛为例。

西方人使用蜡烛的场合很多,在过去,它的主要功能当然是照明,但还有很多其它的功能,在中国也是这样。比如说祭奠逝者要使用蜡烛,在西方的教堂里也要大量地使用蜡烛。

这个时候,蜡烛扮演的角色除了照明之外,更多的是心理性的,带有一定的宗教性或情感性的氛围。

比如说情侣的烛光晚餐。

这带来了一个问题。在中国祭奠逝者的时候,我们通常使用的是白蜡烛,人们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联想。

过去结婚的时候也会点蜡烛,但这个时候蜡烛的颜色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说红白喜事,白事用的是白蜡烛,红事就用的是红蜡烛,这就是一种心理性的场景。

电发明以后,蜡烛的使用场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很多人就不使用蜡烛了。但是由于蜡烛还有心理性的场景,所以当电发明以后,人们仍然保留了很多使用蜡烛的场景。

甚至有人还提出一个蜡烛指数,就是说你的生活品质的高低是与你消费蜡烛的数量相关的。由于现代生活场景很丰富,特别是那种心理性的场景,蜡烛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状。

除了形状、颜色的变化之外,还有气味。当出现了气味这个变量的时候,与蜡烛相关的心理性场景就变得相当丰富了。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产品经理,你会注意到蜡烛在使用过程当中的那些更加细微的特性,以及跟相应场景的关系。

比如说蜡烛有个问题,当你不再使用它的时候,你就要吹灭它,它就会产生一种非常难闻的气味。

这在心理性的场景当中,就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于是就出现了那种加盖的蜡烛。这种蜡烛可以多次使用,不再使用它的时候,你就盖上盖子,蜡烛马上就会熄灭,不会散发难闻的气味。

由此,我们更加能够意识到,关于场景的理论、方法和工具,都是更加具有实证性和操作性的需求洞察的理论、方法和工具。

正因为如此,所以它反过来影响到了我们对需求的认识。

我们过去的需求往往是点状的,我们经常说你的需求点是什么。

但现在我们发现,需求是一连串的、线性的,由多个维度形成的需求体,甚至仅仅是需求体还不够,还要加上时间的因素。我们的需求理论从原来简单的、单一维度的分析变成了对需求多维度的还原。

比如说有人从需求引申出了需求链的概念,需求不是一个点,不是一个环节,而是一长串的链条。而这个链条不仅仅是空间性的,还是时间性的。

有的产品之所以有巨大的市场征服力,就是因为它对于场景的深切的体察,从多个方面、维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满足一个需求往往会导致另外的麻烦,你要去化解这些麻烦,解决一个需求的同时,就意味着你要解决好几个潜在的需求。

这个分析的过程,我们可以说它是一个从点状到线状,从平面到立体的这样一个过程。很多时候,营销的成功,是因为它对一个看上去司空见惯的产品,进行了深切的洞察。

场景有空间性的,也有时间性的,有物理性的,也有心理性的。

场景的问题已经成了当代需求理论和需求洞察方法的最核心的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享:从卖场情景式陈列到场景化营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vtsltx.html